本版导读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决策
——一谈大力推行厂务公开制度
本报评论员
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起在全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公有资产控股公司制企业全面实行厂务公开制度。这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搞好国有企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一些企业实行厂务公开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实行厂务公开制度,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广大职工群众在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重要创举。企业职代会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性。随着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也有一个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问题。实行厂务公开,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使企业民主管理的内容更为充实、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职工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更加广泛地更直接地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保证职工群众充分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实行厂务公开是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一个企业的发展与稳定,离不开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当前,企业在深化改革和改制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充分暴露了企业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和监督不力的问题。实行厂务公开,把民主监督具体化、制度化,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这就有利于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现象。从现有的情况看,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确实有少数人滥用职权,独断专横,恣意妄为,严重侵犯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侵吞国有企业的财产,不仅搞垮了企业,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极坏。企业改革要深化,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企业领导人依法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也必须随之建立健全。职工群众生活工作在企业,他们对企业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廉政与否等情况最熟悉,最有发言权。因此,群众监督是一种最经常、最及时、最有效的监督,这是其他各种监督的基础。实行厂务公开,不仅是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制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对企业干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的教育,有利于有效地增强干部的廉政自律意识、民主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企业当中创造一种党群、干群相互理解和信任的良好环境,从制度的保证、干部的清正廉洁上,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实行厂务公开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基本要求。深化企业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离不开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也必须坚持这一点。”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必须实行通过一定的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落实职工的民主权利,使广大职工群众切实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实行厂务公开,加强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有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厂务公开,首先是要使职工知情,这是实现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前提。让职工有效地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这不仅反映了职工的愿望,而且从政治上保证了职工主人翁的地位,从制度上落实了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进一步体现了贯彻党的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要求。
实行厂务公开是促进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我们的一些企业没有办好,当然有多种多样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作用。一大批企业之所以能够在相同的时期、相同的条件下走出低谷,实现了扭亏增盈的目标,靠的也就是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力量。实行厂务公开就是要把职工群众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所焕发出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引导到促进企业改革和提高经济效益上来,坚定不移地走依靠职工群众振兴企业之路。在职工群众的支持下,大力推进改革,加强企业管理,以提高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企业扭亏为盈,取得长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