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令人担忧的“公私分明”
近日,某厂公安处缴获了一批赃物,公、私均有。姓私者,很受欢迎,案子破了不足一天全部被领走。而姓公者,却像被遗弃的孤儿,案子破了一月竟无人理会。待公安处在公共场所陈列了一天,才有两件被领走,其余的又不得不回到库房里。真可谓“公私分明”啊!
公私分明,绝不是将私有财产视为珍宝,对公物视作“粪土”。人常说,大河有水小河满。也就是说,只有大家富裕了,小家才能跟着富裕。试想,大家困顿,小家何以富足?想必人们都难以忘却我国那段国耻民怨的沉痛历史吧!国库被列强掏空,人民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时的人们天天都盼望着国家能够富强,自己才能过上好日子。现在,我们虽然过上了好日子,却要时刻牢记它的来之不易啊!陆游曾说过:“天下之事常成于困厄,而败于奢靡。”我们现在无须提倡在困厄中度日,但也不能提倡自家富足了,公物便可以任意挥霍、任意摒弃。记者上小学时,老师常以“爱护公物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来告诫学生爱护公物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些工人、干部、甚至领导,是否需要再次走进学校,让老师经常给自己提个醒、敲个警钟?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公民,企业一成员,不能亲“私”而远“公”,更不能混淆了公、私分明的真正涵义。 (王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