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杜牧故乡浊流滚滚清溪被毁农田减产
文图/辛国强
“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齐芳。”晚唐诗人杜牧曾这样自豪地称颂过自己的故乡。然而,就在这片风光秀丽、人文荟萃之地,长安县造纸厂等几家企业任意排放工业废水,致使沿樊川河两岸的农田、生态受到破坏,水质、环境严重污染。
发源于终南山的潏河,流经长安县的引镇、杜曲、申店、韦曲等乡镇,西北经咸阳注入渭河。其在樊川境内地势平坦,曾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然而,位于河流上游杜曲镇的长安县造纸厂和申店乡的长安县第二造纸厂以及其他一些村办的小型造纸厂无视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大量排放碱性污水,使得这条绵延百里,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丧失了饮用、灌溉、养殖等功用。近日,记者对此专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访。
在杜曲镇境内的河水上游,记者看到由长安县造纸厂排出的废水经一条简陋且有多处损坏的水渠直接注入河水径流。废水污浊,呈酱黑色,裹挟着未及沉淀的纸浆,发出刺鼻的气味,在河面形成一道宽约3米的白色泡沫层,浩浩荡荡向下游奔涌。据了解,此处日平均排放污水量为五、六十立方,高峰期可达100多立方。
由于排污渠失修,造纸废水常常决渠漫流,湮没农田。寺坡村一位姓董的农民说,周围遭殃的麦田一般亩产减少2至3成。正值麦收时节,而村民白普选一家的麦田却严重板结,整个地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纸浆,近乎赤地一片。小麦行稀苗弱,颗粒秕薄,估算亩产损失可达9成。
杜曲镇出产的稻米原以色泽洁白、口感香腻而闻名遐迩。但因河水污染,不能引来灌溉,两岸已多年无法种植水稻。造纸废水含碱量最高可达40%,使遭废水浸蚀过的农田肥效降低,撒播化肥也收效甚微。
在申店乡,记者看到了相似的情景。长安县第二造纸厂依然肆意排放污水废浆。滔滔浊流滚滚流向河面。这里的河水更加浑浊不堪,与上游碧天青山掩映之下的未遭污染的清流相比,不能不令人痛心疾首。周围的村民反映,由于水质越来越差,早已无法饮用、灌溉。而地表下的潜水层也受到影响,如今饮用井水偶使人感到头晕、恶心。为了获得较好的水质,当地村民不得不凿深井汲水。
6月1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了长安县造纸厂。助理厂长兼厂办公室主任张秀花说,1997年厂里曾投资60万元对造纸废水进行酸法处理,但收效不大,因为目前对麦草浆的净化处理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没有解决。当记者询及是否对废水中的纸浆进行过必要的沉淀时,张答处理过,但又说废浆目前尚不能彻底沉淀和清除。而记者看到却是,容量仅有四五个立方的3处沉淀池破损不堪,且早已废弃不用。
随后,记者采访了长安县环保局。早在1997年,县环保局就要求污染大户长安县造纸厂最迟在1999年年底以前达到排污治理标准。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年底达标似无希望。为此,县环保局建议该厂改用污染较小的浆板造纸或实行转产。今年5月20日,这项建议已上呈县政府批准,至今没有下文。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千秋大计。面对曾经孕育过唐代诗人韦应物、杜牧等彦才俊士的樊川河,今日却在污水浊流中喘息哭泣,记者不禁要问:高能耗、重污染的长安县造纸厂等企业,难道还能以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我行我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