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青山红颜歌一曲
——记凤县再就业明星樊希红
在秦岭大山深处,她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她的事迹几乎无人不晓。她就是凤县县城个体经营者樊希红。
樊希红原来在县印刷厂当工人,后来工厂陷入困境,1992年那阵子,樊希红连续几个月仅领到六十七元的工资。当时,县上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干部职工下岗经商办企业的优惠政策,樊希红就和爱人刘铁彪商量,辞掉了印刷厂的工作,用2500元起家,在县粮站仓库里办起了一个小小的纸袋印刷厂。从此,樊希红开始了个体经营的生涯。
樊希红深深懂得,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用户是企业的上帝,必须千方百计以优质的服务和优良的产品拉得用户。那年,县计生办来联系活。今天说,明天就要用。樊希红没有因急难而打退堂鼓,她整整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将材料交给了县计生办。1995年国庆节,县上开展农税政策宣传,急需一万份宣传材料。而且必须在10天内完成,为了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樊希红又拼起了命,马不停蹄地往返于凤县与宝鸡之间,购买纸张,配足铅字,昼夜加班,终于保质保量按时将材料赶印出来。
樊希红的纸袋厂名声越来越大。小作坊式的生产显然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于是她先后增加了5台印刷设备,又投入资金添置了电脑、速印机、复印机等先进的轻印刷设备,固定投资增至10万以上,人员也增加了不少,但因为找她做活的人太多,她还是干不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樊希红经和家人合计,在县政府的支持下,租凭了原县印刷厂。在她的苦心经营下,被租赁的印刷厂运行一直良好,全厂20多名职工每月都能按时领到工资,不仅如此,还每月按时足额为职工们缴纳着养老统筹。 本报记者范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