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秦岭人”情与爱
秦岭群山一片翠绿,石砭峪河蜿蜒北去,西康铁路“国内第一长隧”穿山而过。铁一局五处秦岭公司的600名职工,在这里艰苦奋战五个寒暑,完成了13公里的平导隧道施工任务,三次刷新掘进全国记录。最近记者有机会采访了“秦岭人”的工地家庭,走近他们的感情世界。
陪同采访的小李是个机灵而随和的小伙子。乘着深山夏夜的凉风,我们叩响了“台车状元”彭代良的家门。他正在茶几上辅导孩子学习,在小食堂上班的妻子还没有下班回来。我白天在工地就认识了这位28岁的部级劳模,他和爱人小邓是在大(同)秦(皇岛)线工地恋爱,在阳(泉)涉(县)线工地结婚的,结婚后夫妻俩在山西、陕西、四川转战过三个铁路建设工地。由于儿女长期在宝鸡由老人带看,只有放假才能到工地住几十天。这次,他们特地托人买回成套的动画片“海尔兄弟”影碟,抓紧给孩子补习功课,轮流带孩子到河边玩耍,好把平时欠孩子的情补回来。
像这样比翼双飞在铁路工地的年轻骨干,还有48对,公司总工苟彪和材料员小严就是比较典型的。37岁的苟彪是甘肃灵台人,武汉上大学毕业分配到五处已有14个年头了。他和妻子是在兰州的七道梁隧道工地结识的。在一起干隧道的施工中,当时一个是技术员,一个是混凝土工。他们的婚礼,就在七道梁隧道工地的油毡房里举行的,女儿也是在铁路工地长大的。小严知道丈夫肩上的担子重,除干好工作外承担了全部家务。在妻子大力支持下,苟彪在工程技术方面作出了出色的贡献。他在秦岭遂道主持过的两个科研项目都先后获局级科技进步奖,还荣获铁道部最高荣誉“火车头奖”。
最近随着小学生放假,秦岭隧道工地上继春节之后又出现了一次家属探亲的高峰。工地20间“探亲房”住满了,连附近农民的房也成了抢手货。有小李带路,我来到一户住进9对“探亲鸳鸯”的农家。隧道找顶工陈亚立的妻子小蔡,是个精明开朗的“川妹子”。结婚10年来,由于小陈工地活紧,每年都是她来工地探亲的,这次还带来4岁的女儿。谈起正在工地上班的丈夫,小蔡担心地说:“找顶工干的是排除危石的活儿,他一进隧道我就提心吊胆的;下班回来了,我才放心了。”
在离开工地前,我们还去10号临设楼二层,看望了王世安老师傅和来探亲的老伴。王师傅是工地安全监督员,今年55岁,四川射洪人。别看他的近视镜有1000度,可丝毫不影响钻隧道抓安全。该公司实现五年无伤亡事故,其中就有他的一份功劳。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工人,和农民妻子两地分居30年,从青丝红颜到两鬓斑斑。四年前老伴和儿子的户口转到宝鸡基地来了,但一家人“团而不聚”,大女儿在四川农村成家,儿子在南方的一个铁路工地干临时工,留老伴一个在宝鸡家中。最近老伴来到秦岭工地,才能给丈夫做几顿可口的饭菜。最近老伴探亲来了,王师傅还是往常那样起早贪黑,风风火火抓安全。他一天要在大隧道里检查两个来回,步行28公里路,一双解放鞋不到十多天就磨穿了。
秦岭巍然,钻机轰鸣,大隧道穿山而过。这闻名的“国内第一长隧”工程,凝结着“秦岭人”的汗水、智慧、青春、爱情和奉献,也凝结着他们离妻别子、望眼欲穿的思亲泪和所付出的感情代价……
本报记者杨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