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效益源于名品
——唐华集团国棉四厂调改品种赢得市场
连续亏损3年的唐华集团国棉四厂厂长顾宪祥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不无自豪地宣布:“目前我们的所有在机品种没有一个品种是亏损的。”
“过去出的产品,我们是销得越多亏得越多,现在是销得越多,挣得越多,生产走上了良性循环。”四厂的经销人员们感受深切地说。
这自豪,这感受,来自于四厂实施的名牌战略。
名牌产品是在好的品种基础上产生的。名牌产品,企业可以终生受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点显得尤为突出。据此,唐华集团国棉四厂紧盯客户,优化在机产品,开发适销对路品种,在国有企业扭亏脱困攻坚战中闯出了一条生路。
面对近90%的国产布机,连续三年亏损,流动资金紧缺的局面,在对2600多台布机在机的20多个品种,进行盈亏排队成本分析后,厂领导班子果断决策:实施名牌战略,向品种质量要效益,下调亏损和薄利品种。
在此基础上,四厂利用电脑网络和用户反映等渠道收集的信息,分析估价企业近年来品种储备技术现状,结合生产能力和纺织品市场一、二季度和四季度纯棉品种俏销、三季度平销的规律,做好10余个涤棉品种长年生产订单,销往国外,为解决涤纶原料价格攀升,资金更为紧缺的困难,利用“自营进出口企业”优势和“两头在外”建立的国外客户信誉,用活帐期,利用外资订购涤纶原料,生产涤棉品种、保证外商交货日期。对纯棉品种,充分利用进口设备优势,生产高密细薄织物,以高技术含量和品种优势,稳定客户,拓宽市场。
下调亏损品种的同时,厂里成立了新产品研制、开发领导小组,研制开发12个新品种,6个正式投产。其中3个品种填补了省内空白。
新产品上机生产,对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的同时,该厂有计划地进行了46项工艺实验研究,为管理者和操作工人提供了31项工艺参数,在生产中推广运用。
品种开发的过程,也是增强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工队伍得到锻炼,而品种结构优化,拿到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企业经营水平明显提高。上半年棉布和售纱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8.85%和13.9%,产品销售利润比去年同期提高59.48%,毛利率平均接近10个百分点,在省纺系统名列前茅,6月份盈利155万元。
(杨令青赵贵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