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猖獗的盗版
本报记者杨乾坤
知识经济,在当今算是走红的物事,作为传媒,出版物自然受到世人的青睐。也正因如此,一些利欲薰心者便打起了出版物的主意,铤而走险地盗版了。在书店、尤其是私营书店和书摊,盗版书的确不少,它严重扰乱了图书市场,使读者大受其错误百出的危害,也使出版社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盗版使国家一年损失高达300亿元。
记者日前去陕西教育出版社采访,出版部主任李崇君言及盗版事,颇多感慨。他举例说,前不久,该社出版的《暑假作业》就多次被盗版,这一套教学辅导印刷品,是专供小学六个年级学生用的,共12册。在西乡县,就发现盗版的200多套;潼关县教师张某,也从西安市东六路某书店进盗版《作业》,在一些学校兜售;更有甚者,在陕北某地查出盗版《作业》,顺蔓摸瓜,查到陈某,从陈某手中又查出印刷厂,还查其发货单,盗版数目将近两万套(每套定价20元)!另一种教辅材料《天天练》,该社前年发行40万套,去年锐减到10万套,到得今年,仅剩下8万套,学生数量大抵未变,而发行量锐减以至于此,尽管有二渠道发行物的冲击,而最大的当属“盗版”。
就此类事,记者采访了陕西省版权局版权处处长赵岗。
赵岗说,盗版书省内和全国一样,愈演愈烈。所盗之版也并非个别出版社,也并非一种出版物,只要是卖点好的,畅销的,都可能成为盗版者的“猎物”。前不久,全国扫黄打非小组来陕,一下飞机,直奔西安市东六路书籍批发市场;就发现了盗版书和一些禁止销售的书籍。根据版权局掌握的情况,该批发市场有30%—40%的书系盗版书。
近几年来,盗版活动愈演愈烈。在陕西发生的重要盗版事件,就令人吃惊。譬如说,倪萍出了部畅销书《日子》,上市刚7天,太原人刘原生便买了一本,随即来西安,与书商吴金泉策划,在西安西郊个体印刷厂搞盗版印刷,仅仅30天,发货便近万册。在这里还发现正在为其盗印的未来出版社出版的课本。
成人教育、自学高考的教材教辅教参读物盗版情况也很严重,去年,西北林学院印刷厂就擅自翻印了中南理工大学的教材。今年年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一套《高考突破》书籍,被盗印成《突破高考》,大肆兜售。这套盗版书系某书商利用合法手续,在盗版侵权。此人在伊犁人民出版社买了书号,并办了出省印刷手续,便来到陕西印刷。《高考突破》一套共计46种,被《突破高考》盗印了31种。为此,查到了西安未央区正达印刷厂,发现所盗版的31种书籍,每种印1万册,共计31万册,总码洋在300万元以上。
光碟、软件、VCD等电子音像出版物的盗版也是如此。前不久,在西安电器城,潘连生副省长带队去检查,因为事先有人打了招呼,所以在检查的当日,那里专营这类音像出版物的门市部内显得井井有条,似无懈可击,但一看就知那是做样子,唬弄检查的。潘副省长遂要求不打招呼,再去仁和音像市场。检查人员刚一到,便见几十家门市部争先恐后关门,见此异常情况,潘省长命已关门的两家接受检查,发现出售者几乎全是“盗版”。检查人员于是在该市场一二十家方才仓猝关门的门上,贴了封条,以便再查。谁知当天晚上,这些封条被业主擅自撕掉,第二天所摆出的音像制品,立马成了清一色的正品。
赵岗说,现在的盗版是名目繁多,有的是“白皮”,无有出版社之名,有的是随便安个出版社,有的是乱编个书号擅自出版。街上的半价书,绝大多数是盗版或非法出版的。原来盗版者还偷偷摸摸,后来发展到了半公开甚至明火执杖了,其中有的人使其盗版形成了印、供、销一条龙。盗版猖獗,本应严厉打击,但实施起来却困难。赵岗认为,那是因有部门保护主义和打击不力,执法不严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