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当前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出路在哪里?
技工学校培训体制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获得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我省现有具备长训资格的各类技工学校180余所,其中隶属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行业的173所,占全省技校总数的90%以上。近年来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状况的不断恶化和用工机制的转变,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难,使技工学校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加剧了技术工人青黄不接的矛盾。
那么,什么原因导致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呢?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首先,广大技工学校毕业生和其家长深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观念的影响,缺乏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化就业的思想。在这种落后就业观念的作用下,他们总是认为只有国家(或技工学校)分配的工作才叫工作,它必须具有稳定的劳动关系和四平八稳的工资及良好的福利待遇,那才称得上就业。
其次,技工学校培训层次过低,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第三、部分企业领导人的固步自封和缺乏长远考虑的利己想法也是技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较深层的原因。面对减员增效及下岗分流等改革行为,少数国有企业领导人或思想水平不够,或有或多或少的功利思想,大量减少或干脆停止企业内部技术工作人员的储备,以达到减员的目的,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很不负责任的做法,一方面造成大量的技工学校毕业生无单位使用,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工人出现断层。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我们要加强对多元化就业机制的宣传力度,让技工学校毕业生认清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以及在哪里就业的优势和好处,不断开阔他们的就业视野,培养他们的创业和吃苦耐劳精神。同时,劳动部门要制定出对在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劳动保障措施。比如说,就业期间保留其派遣权,以利于他们在两体制间流动就业。为其建立有效的工作档案,使他们不至于在工资发放、工龄计算、社会保险、技术晋级及工作实绩等方面无据可查,无法可依;挂靠其城镇户口,使他们即使到乡镇企业工作也能免去后顾之忧。第三,在各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陈代谢式的用工机制,以保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工人储备。 (省劳动厅职工教育开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