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09月08日
头版
01

助学热线7264750热热热

连日来,一条被职工群众誉为社会助学的“爱心热线”——7264750,火爆异常。仅仅10天,社会各界通过这条“爱心热线”已捐款59210元,已有157名特困职工子女与资助者喜结助学对子。

自“西安市特困职工子女社会助学第二批征集资助学生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后,立即成为全市上下热切关注的焦点。

“7264750”——一充满人间真情的电话热线:

西安百福乐好又多量贩广场捐资1.5万元;西安未央区公路管理站捐资10000元;西京大学校长任万钧捐资10000元,帮助10名特困高中生至毕业;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财务部31名员工捐资2800元;西安广播电台记者方正捐资1200元;平安保险公司渭南支公司刘延军捐资2000元;省总常委、女职工委员主任刘书慧捐资1000元……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动力处工人武晓军打不通热线专程赶到管理办公室捐款800元。他说,800元钱虽不算多,但这是一位普通工人、一位普通市民的一片爱心,希望能通过扶助学子帮助特困职工家庭度过暂时的难关。一位四川驻西安办事处姓韩的同志说,我从新闻媒体看到西安开展“社会助学”活动,非常感动,作为西安的准公民,我非常乐意捐上600元钱,向特困职工子女献上一份爱心。

尤为感人的是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武警战士通过“爱心热线”了解到助学结对子的具体情况后,立即邮寄了100元钱,并注明资助铁路三小的马超同学,附言写道:“无需知道我是谁,我会一直资助你的”。陕西煤炭职工大学退休校医陈景乐,月退休金只有490元。她好不容易拨通“爱心热线”问清管理办公室地址后,又生怕下班赶不上,“打的”送来了500元捐款。当出租车司机得知她是赶着去捐款助学的,坚决不收车费。并说这也算是为特困职工子女献上一点爱心吧!

电话声声情不断,爱心助学暖人心,古城西安的“社会助学”热潮正在涌动…… 本报记者桂子通讯员刘国英修亚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