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家女与廿五位父母
文/仉士翠 王风卉 丁勤 成秀萍
一撇一捺写成个“人”字,简单不过。
可真正做一个人,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做一个让干部群众交口称赞、一致叫好的人,则更难。
多次受盐城市、盐都县妇联和县、乡两级政府表彰的普通农家女吴国云就做到了这一点,她用自己的言行,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无悔的选择:从“米篼箩”到“糠篼箩”
1992年1月,盐都县便仓乡筹建敬老院,乡党委、政府连续找了16位村干部谈话,希望他们能够到敬老院主持工作,然而16人全都打了退堂鼓。忧心忡忡中,几位乡干部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时任井塘村妇女主任的吴国云,但他们又想,前不久,乡里正是考虑吴国云家庭担子很重,才将她从村计生专干换下来干稍微轻松点的工作,再叫人家跳到“糠篼箩”里,会同意吗?
时间转到1973年春的一天,在一阵阵鞭炮声中,年仅25岁的吴国云嫁到了井塘村十一组退伍军人秦永康家,面对喜气洋洋的婚礼,左邻右舍无不担心,这样的气氛会长久吗?人们的担心并非多余,秦永康的母亲全身瘫痪,整日卧床不起,口水不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对这样的家庭,她能撑起半边天吗?婆婆的日子还能过得好吗?
时间能证明一切。几年前,出了井塘村十一组人们就不熟悉的吴国云,几年后已是方圆几十里人们赞不绝口的孝顺媳妇。这一点,秦永康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深:母亲病情较重,吃的东西常从嘴里流出来,吴国云总是耐心地用手帕一点一点擦去,依然如故一口一口地喂着老人;老人由于全身大面积失去知觉,不能活动,为了尽量避免老人瘫痪部位生褥疮,吴国云除了定期为老人捶打瘫痪部位外,每天还要为她翻动身体数十次;老人年纪大了,四肢畏冷,吴国云就和老人睡在一起,把老人的双脚搂在怀中,用自己的体热来温暖老人。在吴国云的悉心照料下,老人安度晚年,直到1992年9月才去世。
深知照料老人辛苦异常的吴国云会答应到敬老院吗?令乡干部没有失望的是,吴国云并没有推辞。
吴国云担任乡敬老院院长消息传开后,在亲朋好友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丈夫担心她体质弱,又多病,不能坚持下去;亲戚苦口婆心地讲,什么工作不好干,偏要去干伺候人的差事?朋友好心劝说,敬老院工作辛苦不说,一个月一百多块钱的工资能干啥?还不如人家做生意一天的进项呢。面对众说纷纭的相劝,吴国云思绪难平,谁不会老?比起婆婆来,那些没儿没女的老人不更需要人关心?既然组织看重我,我就要把这个院长当好。
走进敬老院的第一天,展现在吴国云面前的是什么样的一种环境啊:房舍四周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一片荒芜;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肆虐……推开房门,霉味扑鼻而来;顺手拉一下电线,灯泡不见亮;随手扭开水笼头,不听哗哗水声,面对此情此景,吴国云的心一阵发酸,这种环境怎么能让老人来住呢?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吴国云就把丈夫、女儿和两名工作人员动员起来,起早贪黑,锄草清污;买来砖块,铺设路面;借来板车,运走垃圾;利用空闲,种花栽树;四处奔波,架设管线。一个多星期过去了,一个崭新的敬老院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路面宽阔平坦,屋内窗明几净。看到这一切,腰酸背痛的吴国云欣慰地笑了。这年10月,在一阵阵鼓乐声中,敬老院迎来了它的主人——25位孤寡老人。
为了全面整治院容,吴国云除了东奔西走、积极筹集资金外,还带领同事们大力发展庭园经济,先后建起了猪圈、羊舍、鸡窝,并将体质强的老人编入垦荒组,把体质弱的编入养殖组,由工作人员带队,分别负责农作物、蔬菜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这几年,院里每年都能有近万元的纯收入,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院里先后建起了图书阅览室、棋类活动室,添置了电风扇、彩电、洗衣机……老人的生活水平也一天比一天高,吃的是鸡鱼肉蛋,一个星期四天荤;穿的是宽宽松松的棉衣,盖的是厚厚实实的棉被,垫的是漂漂亮亮的床单,老人说:“我们想都未曾想到过自己会过得这么好。”
倾斜的爱心:犹如亲人般爱老人
自打进敬老院起,吴国云就暗下决心,敬老院的老人大多无儿无女,常年形单影只,心灵孤独,自己只有象对待家人一样对待老人,用一颗火热的心来弥补老人们感情上的缺憾,才能真正赢得老人们的心,吴国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新港村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叫张罗英,因患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空洞等多种疾病,生活困难重重。吴国云听说后,立即去该村联系将老人接回敬老院。老人栖身在公墓边的一间泥草房里,距村庄有几里路,平日人迹罕至,路上的杂草已有半人高,到了老人家中,吴国云刚要推门进去,陪同的村干部叫住她:“吴院长,你还是不要进去了,我在外告诉她过几天来船接她就行了。”吴国云说:“没事,还是进去和老人打个招呼。”一进门,早有思想准备的吴国云还是愣住了:这是个什么样的家啊,连普通人家的猪圈、狗窝都不如!房中显眼处放的竟是一只盛着大半桶屎尿的粪桶,没有盖子,就这样敝放着,满屋子一股浓烈的骚臭味;地面阴暗潮湿、坑坑洼洼,到处都是老鼠屎;床上、桌边、墙壁挂满了蜘蛛网,没有一点生气,人置身于其中,犹如窒息一般,老人正躺在床上,脸上黑呼呼的,还残留着数道鼻涕和口水印;头发早已变硬成结,散发出一阵阵酸臭味;薄薄的被子又硬又脏,既湿又凉。看到有人进来,老人吃力地睁开眼,想说些什么却什么也没能讲出来,吴国云心酸地流下了眼泪,二话没说,拿了张椅子,请村干部在外面先坐下,自己则挽起袖子,利索地收拾起来。老人连翻身都很困难,为了换床单,吴国云只得一边小心翼翼地搀扶老人,一边慢慢整理床铺,费好大劲才把新床单铺上;端来热水,擦去老人脸上的污迹,洗净老人的头发,并用梳子一一梳理整齐……最后,当吴国云将破陋的草房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光洁明亮的镜子放在老人面前时,老人流下了混浊的泪水……在外面等了几个小时的村干部感慨地说:“吴院长,我在农村这么长时间,还没见过哪家闺女能对自己爹娘有这般孝顺的。”
没过几天,老人就被接回敬老院中,吴国云心中又多了一份牵挂。1993年春的一天,吴国云见老人吃不下饭,往外吐酸水,频繁咳嗽,特别是咳出来的浓痰带着刺鼻的腥味,连忙带老人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结果是肺癌晚期,一听到这个消息,与老人已结下了深厚感情的吴国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回到老人身边,老人不安地问道:“闺女,我咋了,是不是不行了?”强忍住悲痛的吴国云为了不让老人有心理负担,装着很轻松地说:“没事,医生说是胃不太好,吃点药就行了。”回院后,吴国云除了一如既往地操劳老人的生活起居,更多了一份细致和耐心。清晨上班,吴国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老人床头,摸一摸老人的额头有没有发烧,看一看老人的棉被是否盖得结实,问一问老人有什么需要;中午,吴国云都会雷打不动挽扶着老人散步在田间小埂;晚上下班前吴国云总是再三叮嘱值班人员晚上睡觉多起几回,注意老人的动静,一旦有什么事,立即通知她。
这年腊月,老人终于不行了,虽然此时已临春节,家家户户都在为过节忙得不可开交,但为了照料老人,吴国云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连续二十三个日日夜夜在医院陪伴老人。白天,她忙着为老人换药喂饭,端屎倒尿;晚上又与老人睡在一起,陪老人聊天解闷,减轻老人痛楚。临终之前,老人用她那枯瘦的手死命握住吴国云:“闺女,今世遇到你是我的福分,我是高兴来,高兴去,只是太对不起你了。”
今年81岁的陈立春老人是参加过淮海战役的二等一级残废军人,由于战斗中腿部被弹片击中,留下后遗症。进院第二天,服务员向吴国云反映,老人房间地上有虫蛆在爬,在吴院长的“强迫”下,老人无奈地将腿伸了出来,吴国云细心地把裹在腿部的纱布一层层地剥开,只见腿上露出碗底大的洞,白森森的骨头已经凸现,血水、脓水不住地往外流,洞中布满了蠕动的虫蛆,目不忍睹!毫无思想准备的吴国云顿时闭上眼睛,浓烈的腥臭味使她觉得喉咙发痒,一股酸水喷之欲出,吴国云拼命忍住,强令自己不要转头。瞬间的功夫,吴国云睁开了眼睛,平静地笑了笑:“陈爹爹,你看看,腿都这样了,你也不跟我们讲一声,耽误了病情怎么得了!”说着吴国云叫人端来开水,又洒了些消毒液,轻轻地为老人洗了起来。
为了给老人治病,吴国云可是费尽了心思,寻遍了周边大大小小的医院。这天,吴国云听说步凤镇有位老军医,医术很高明,专治疑难杂症,不少大医院没办法的病他都能医好,顿时喜出望外,连忙带着老人去看病。老军医看完老人的病情,摇了摇头:“闺女,病是有办法治,就怕你不能做到,这腿用我配制的药水洗一年半,开始三个月一天洗三次,再洗四个月,一天两次,七个月后一天洗一次,只要达到这一点,老人的腿就没有多大问题。”听了这话,吴国云倒轻松了起来,回来以后,吴国云按照医生的吩咐,不间断地为老人清洗腿部,开始,由于药水感染,吴国云的手大块大块蜕皮,手背呈紫红色,如同麻风病人的手,不少人见了都不敢和她握手。老人感动地说:“我这个腿,除了亲侄子冷着脸草草洗一次,再也没人过问过了。”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吴国云的不住的清洗,老人腿部终于痊愈。然而,老人腿部好了没几日,在路上行走时不慎被过路摩托车撞倒,顿时卧床不起,贴在腿部二尺长、一尺宽的土制膏药因老人睡觉翻动而移位,竟将老人肛门塞住,老人尽管痛苦异常,但怎么也拉不开脸面让吴国云帮忙。吴国云就耐心地开导劝说:“陈爹爹,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会需要别人帮忙,您就把我当作你自己的亲闺女一样,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说罢,便为老人揭起膏药来,由于膏药粘性极大,为了防止老人皮肤受痛,吴国云小心翼翼,动作极其缓慢,结果手上、衣服上沾满了屎尿。老人十分过意不去,而吴国云却毫不在意,继续为老人上药、清洗……
现年64岁的孟春健老人,身子骨很硬朗,由于长期独身一人养成古怪乖戾的脾气,三句说不到,就能和人争得脸红脖子粗,未进敬老院之前,左邻右舍没一个人肯答理他,村里干部对他实在没办法,一听说乡里成立敬老院,立即把他给送了进来。进院第二天,孟春健就和一位老人闹翻,甚至连工作人员他都指手划脚,肆意谩骂,到最后,全院的人见了他都如同瘟疫一般,避之不及。吴国云也被老人当众“呛”过几回,但吴国云并没有气馁,她坚信,只要多关心老人,时间长了,他自己会转变过来的。一次,刚与服务员吵过架的老人突然上吐下泻,床边满是秽物,大概有自知之明,孟春健老人尽管脸色蜡黄,有气没力,但他一声不吭,还是硬撑着。令他没想到的是,得到消息的吴院长立即赶到,迅速将他送往医院,治病期间,吴国云一直不离老人的左右,帮助医生料理病情,陪他拉呱闲扯,还专门让炊事员烧个小灶为他补身子,同时吴国云还婉转地劝解起老人来,这次老人没说什么,只是“嗯嗯”点头不停。老人患顽强性牛皮癣,整日瘙痒异常,经常将腿部抓得血淋淋的。为了医治好他的病,吴国云东奔西跑,四处寻药,有时乘公交车看到线杆上有医治牛皮癣的广告,也会跳下车看看,通过十多家医院诊治,熬中药、吃偏方,最终老人的病情稳定下来。倔犟的老人终于变了,如今,院里4亩多田,挑水、浇粪等重活基本他一人全包了,与人相处也十分注意克制,礼让三分,随和了很多。
类似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很多。现年58岁的陈红印老人患肺癌开刀,97年一天背脊后用来淌脓水的漏斗突然掉下,高温天气加上恶心的黄脓水,令人难以驻足,纷纷掩鼻而去,是吴国云为他上药解毒,连续为他清洗二个多星期。盲人孙华以每年冬天手上冻疮都会变成脓疮,满手脓水将手与衣服粘连在一起,老人连洗脸都成问题,面部的眼泪、鼻涕混杂在一起,加之老人因患过麻疹脸上比较难看,工作人员都不敢接近他,是吴国云每天为他涂抹膏药,替他洗脸。柏兰英老人患膀胱炎、肺气肿,一到天凉就肚子胀痛,持续发烧,浑身无力,小便频繁,每遇这种情况,是吴国云日夜守护在老人身边,端茶送饭,精心护理。83岁的老人陈翔风,中风后全身瘫痪,大小便失禁,是吴国云每天为他倒屎倒尿,擦洗身子,直到她半年后去世。
在敬老院,老人们不仅能从日常生活中得到吴国云的关心和爱护,在特殊的日子他们同样能享受到吴国云女儿般的爱。逢年过节,为了消除老人们的孤寂之感,吴国云为老人准备好丰盛的酒菜,大家同桌而欢;老人们生日来临,吴国云为他们买生日蛋糕,下长寿面,燃放鞭炮,祝老人健康长寿;有老人去世,吴国云都要给老人擦身洗脸,穿衣戴帽,并按当地风俗为老人送葬。
无私的奉献:舍弃小家顾大家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七年过去了,为了老人,吴国云,一个普通的农家女,默默无闻地为老人的幸福晚年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化作春风,吹开了孤寡老人那一张张孤单的愁苦的脸,将满腔的热血化作春雨滋润了孤寡老人颗颗孤独的心,为老人创造一个温馨安乐的家,可她及家人,却失去了很多……
1994年6月,吴国云感到头部发昏,胸腹疼痛,去医院被诊断为肝部左后叶长了两个29毫米左右的瘤子。医生说她病情比癌症好不了多少,急需动手术,然而吴国云想到的却是正值农忙季节,敬老院里还有三亩水田秧未插。她忍住病痛的折磨,顶住烈日,冒着酷暑,带领工作人员整田、插秧。半晌,吴国云就感到全身发软,虚汗直流,汗珠不停地往下滴,几步之遥的秧田看起来是那么的漫长!当栽完最后一颗秧时,吴国云双腿已无力跨上田埂,只觉得面前金星直晃,两眼发黑,一下子昏倒在地。在乡领导的直接过问下,吴国云被送往南京动手术。病中,吴国云仍然担心着陈立春老人的双腿,当她得知步凤镇老军医的消息时,顾不上刀口还未拆线,就急匆匆地赶回敬老院带老人去看病,不到40里的路途,吴国云竟然歇了八次!直到现在,吴国云的肝部仍然未能根治,一到阴雨天气就会隐隐作痛。
令吴国云感到欣慰是丈夫秦永康能够始终理解她,支持她,为了使吴国云全身心扑在敬老院工作上,秦永康承担了家中的全部家务。秦永康一位已当食品公司经理的战友曾经邀请他到该公司任职,每月月薪千余元,然而秦永康拒绝了。秦永康唯一的嗜好就是拉拉二胡,哼哼小调,然而自从吴国云到敬老院,家中的二胡就再也没有发出过悠扬的声音。
去年家里收稻,秦永康忙里忙外,连夜赶收,好不容易将田里的稻子收起来堆在场上,吴国云由于忙着院里的事,稻子脱粒的事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六月的天,说变就变,这天晚上,一个人苦苦支撑的秦永康终于对吴国云说:“平时再怎么忙都不拖你后腿,不过这时候你看看能不能抽出点功夫,稻子堆在场上,得赶快脱粒,遇到下雨天就糟了。”看着双眼通红、精疲力竭的丈夫,吴国云心疼不已,自责不已。然而当天晚上,当吴国云得知陈红印老人肺癌出血时,又连夜赶回敬老院……尽管秦永康一人这赶那赶,场上2000多斤稻子还是遭风吹雨打,加之几天的高温,稻子全部受焐变质,有的还长出了新芽,望着大半年的心血付之东流,秦永康这个刚强的汉子再也忍不住淌下了泪水。
最令吴国云感到内疚的还是对子女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
大女儿90年到众想集团上班,然而做母亲的到现在连女儿宿舍门朝哪还不知道。去年,大女儿结婚,亲戚朋友都以为“头男长女”,他们家一定会好好热闹一番,然而吴国云却劝小俩口旅游结婚,办喜事那天,吴国云简简单单备了两桌酒菜,就打发了。亲朋好友知道后无不责怪她太不懂人情,可他们哪里知道,吴国云何尝不想让女儿的婚事办得体体面面、风风光光,可敬老院大大小小的琐事,哪一天又能离得开她呢?说来人们还不相信,这几年,为了敬老院的老人,吴国云没去过一次亲戚家,包括自己的娘家!
在农村里,儿子是母亲最为娇惯的,然而吴国云儿子自93年应征服役5年了,母亲没有看过她一次。儿子每次回家都要说:“人家的父母一年都要到部队好几回,而你连一次也没有来看过我。”这一天,愿望实现了,母亲终于来了,然而此时的儿子却因救人沼气中毒正躺在病床上被抢救,就是这样,吴国云也只是匆匆停留了两天就回去了。儿子知道,母亲放心不下敬老院里那些老人……
97年春的一天下午,小女儿结肠发炎,疼得在床上直打滚,而此时院里一位老人因肺气肿急需人照料,难以两全的吴国云还是决定去陪伴老人。第二天早上,当吴国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躺在床上的女儿一句话也不说,转过身,用被蒙住头,任凭吴国云怎么哄劝,就是不搭理。今年除夕之夜,当春节联欢晚会演出《打电话》这个小品时,小女儿不由触景生情,趴在父亲肩上抽泣着说:“你看电视,人家当兵的过年还能和妈妈说几句话,哥哥每年这个时候打电话回家,妈妈没一次在家,妈妈一点也不把我们放在心上。”
就是这样,吴国云以牺牲自己的身体健康与亲人的天伦之乐,为行将西下的“夕阳”无怨无悔地一天天、一年年点亮和延长生命之光的最后一瞬。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而像吴国云这样燃尽青春照亮夕阳的人,我们又能用什么来比喻才贴切呢?
附:压题照片为吴国云(前排左二)为老人洗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