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10月08日

陕西工人报社会经纬 一位农家女与廿五位父母 图片新闻 毛泽东为丁玲填《临江仙》 人面怪牛 两枚特殊的像章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社会经纬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经纬
04

两枚特殊的像章

在我收藏的众多毛泽东像章中,有两枚独特精美、风格各异的“样板戏”大型像章(如图),堪称像章艺术中的精品之作。

较大的一枚像章直径10.2厘米,上方正中镌毛泽东侧面浮雕头像,表面镀银,四周有红太阳光芒。下方环绕头像,采用木刻画的形式影雕八个“样板戏”主人公形象,从左到右依次是:《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吴清华、《智取威虎山》杨子荣、《海港》方海珍、《白毛女》(芭蕾舞剧)喜儿、《奇袭白虎》、杨伟才、《沙家浜》阿庆嫂、《沙家浜》(交响音乐)郭建光、《红灯记》李玉和。背面铭文“毛主席的文艺路线胜利万岁”。是哈尔滨某军工厂制作。像章背景图,多数为浮雕,这种像章采用影雕技艺,极为少见。

较小的一枚像章直径8.7厘米,同样是毛泽东侧面浮雕头像,也设计有红太阳光芒,但表面镀金,头像下浮雕《沙家浜》剧中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苇荡中坚持战斗的人物群像,使人耳边仿佛回响起“要学那泰山顶山一青松……”的豪迈壮歌。背面刻有“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广西无产阶段革命派区京剧团”、“广西玉林11”三排铭文。

两枚样板戏像章,都突出了《沙家浜》。前一枚八个“样板戏”主人公,《沙家浜》就占有两席(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后一枚用整个背景雕塑《沙家浜》人物群像,足见其在样板戏中的重要地位,在像章图案中得以充分表现。因为毛泽东对这出戏曾作了指示,名称也是毛泽东亲自修改的。早在1964年7月,毛泽东观看了沪剧《芦荡火种》的演出后指出:“要突出武装斗争的作用,强调武装的革命消灭武装的反革命,戏的结尾要正面打进去。加强军民关系的戏,加强正面人物的音乐形象。”此外,毛泽东对《芦荡火种》剧名提出了质疑,认为从文法来看,“芦荡”与“火种”配合有欠妥当,于是提议“改名为《沙家浜》”。

两枚像章相比较:同为毛泽东侧面头像,一枚镀金、一枚镀银;同属大型像章,一枚大、一枚小;同为铝材制作,一枚影雕版,一枚浮雕版;同属于“样板戏”题材,一枚表现八个样板戏主人公形象,一枚表现某一个戏剧场面人物群像;同为一个收藏专题,一种北方制作,一种南方生产。两枚像章各有特色,妙趣横生,不愧为像章艺术中的典范。 (周继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