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10月08日

陕西工人报社会经纬 一位农家女与廿五位父母 图片新闻 毛泽东为丁玲填《临江仙》 人面怪牛 两枚特殊的像章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4版:社会经纬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经纬
04

毛泽东为丁玲填《临江仙》

文/子昭

1933年5月,丁玲被上海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囚禁在南京。三年后的1936年11月中旬,丁玲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传奇般逃离了牢笼,经上海辗转跋涉,终于抵达陕北苏区首府保安(现陕西省志丹县)。

随即,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持,在一座大窑洞里专门为丁玲召开了欢迎宴会。周恩来、张闻天等党中央领导都前来出席。宴会刚开始,只听门外传来一阵朗朗的笑语,门帘一挑,走进来一位满面红光、身村魁梧,披着一件棉大衣的中年人。

丁玲不认识来者,只是跟着大家站起身来,但她通过看着众人的反应,心里已猜出了几分来人身份,却又不敢相信自己的猜测。

“主席,你穿了大衣,漂亮多了!”周恩来笑着说。

丁玲一听不由愣了。他真是……毛主席?

“当然喽!欢迎我们的大作家嘛,不穿得体面点怎么行?”毛泽东一边呵呵笑着,一边径直走到丁玲面前,和蔼而又风趣地说:“久闻大名噢!我们还是老乡呢。”

丁玲刚刚告别噩梦一般的囚禁生活,听了毛泽东这一番话,只觉周身一阵热,眼泪便在眼眶里打转,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毛泽东一见,立刻又接口道:“哦,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哦。”

“坐吧。”毛泽东对丁玲说。

各位出席者先后都发了言,多是对丁玲的到来表示欢迎、嘉许以及鼓励的话。然后,主持人又请丁玲谈了自己的经历。

“来”!”毛泽东端起了酒杯,对大伙说:“让我们为出笼自由飞翔的小鸟,为丁玲同志来到我们这个革命大家庭干一杯!”

丁玲随着众人一饮而尽。当毛泽东关心地问她今后有什么打算时,她立刻说道:“当红军。我要上前线去当红军,去打仗。”

毛泽东看她那副认真样儿,忍不住笑了,边点头边说:“好,好,马上就可以去。正好还有与胡宗南的最后一仗,你现在去还赶得上。”

丁玲高兴得一步三跳着走开了。她随即打点行装,跟着前方总政治部杨尚昆等领导北上定边,参加了广州暴动纪念大会。西安事变后,丁玲又随彭德怀、任弼时领导的一方面军从定边南下,经甘肃前往三原前方司令部。

转眼元旦来临,毛泽东兴致突发,挥笔为丁玲填了一首《临江仙》: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只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毛泽东不愧有懦将之风,当即将诗词用军用电报拍发至前方,转交丁玲。

丁玲十分感动又兴奋不已。

翌年初,丁玲回到延安,毛泽东又用毛笔亲书一遍《临江仙》,赠与丁玲。

毛泽东赠丁玲的手稿,初由丁玲怀揣珍藏,后来担心在动荡的生活中遗失,她把手稿装进一个信封内,托人带到大后方重庆,委交胡风保管。胡风在信封上写了“毛笔”二字,意即“毛主席的笔迹”。1955年,胡风被打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首领后遭拘捕,抄家时,公安人员搜到了这个信封,但未引起注意,没有收走。“文革”中,胡风家再次被抄,信封藏在一只皮包的夹层中,结果虽然皮包中的东西被一抄而空,但信封却万幸躲过了抄家者的眼睛。“文革”结束以后,这一弥足珍贵、历经惊险的手稿终于又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丁玲的手中。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