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10月13日
头版
01

外来工“珠三角”的生力军

南方工报记者  陈宝平 实习记者吴洁

20年前,神州大地涌起的改革大潮,冲破了长期以来国人“饿死不离乡”的思想樊篱和在新中国历史上存在近半个世纪之久的统包统配的用工制度。一批又一批的内地农民和城镇职工离乡背井,前往沿海,去追求他们的淘金梦。

广东作为先行一步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了一片最引人注目的热土,滚滚的打工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涌向“珠三角”,冲击着广东每一个角落。

滚滚打工潮涌动“珠三角”

据国家统计局1997年的调查得出的数据,目前全国至少有8400万农民工在全国县以上城市每年打工半年以上。仅广东省,就有1500万外来人员常年在此打工,其中深圳一市就有150万。每年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每天都有数十万外来工集散,并成为此地一大景观。铁路部门每每要拨出专列,分省区大宗运送这些外来工。

打工者们赤手空拳闯天下,他们无需城里人的失业、养老保险和住房等福利待遇,城里人不愿做的事,他们都肯做,什么脏、差、险、烦,全不在乎,只要能挣钱就行。

这群看惯了大山、田野,过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农民,乍一跨进珠江三角洲沿海开放地区,成为“打工仔”“打工妹”后,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对于工厂严明的纪律、快节奏的工作,有些人适应不了,只好打道回府,但更多的人在经历了一个艰苦的适应过程后,改变了落后的小农经济思想,逐步树立起现代化工业社会的高度组织性、竞争意识、进取精神。

他们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和各行各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建筑行业、公交行业、饮食服务业、家政服务业以及环卫、保安等行业,都是外来工比较集中的地方。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环卫行业,几乎所有的一线岗位都有外来工占据。在云集了众多国外知名企业投资建厂的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5万名职工大军中,90%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工,他们为广州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后,先后有150多万“外来工”从全国各地涌来,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冲天的干劲,参与到特区的建设中。有了他们的参与,一个昔日普通的边陲小镇才以奇迹般地速度变为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近年来,随着珠三角地区农业不断向基地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一种新的现象分外引人注目,即越来越多的打工者重新扛起锄头,当上珠三角果山鱼塘、蕉林稻海的种养大户,红红火火地干起老本行。

值得一提的是,从一开始就有一批一批的大学文凭以上的高素质人才乃至“精英”受聘于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受聘于“三资”企业的管理岗位,因此被称为打工一族的“白领阶层”。

无庸置疑,珠三角的崛起,有外来工的一份辛劳,广东的腾飞,有外来工的一份贡献。

不花钱的商品经济大学校

“王成回家当老板啦!”消息传到东莞某服装厂,令“打工仔”们兴奋异常。王成从四川来东莞打工已有五年多,由于工作认真,勤奋好学,深得台湾老板赏识。今年初他决定回乡,老板曾以加薪、升职等为条件来挽留他,可王成仍然选择了回乡创业之路。在他的心中,出来打工不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学习本领,重塑自己,为发展家乡经济做贡献。回乡后,他和另外两个老乡合资购进3台纺织机,雇请本乡几名女青年,办起了针织厂。该厂年产值达数十万元。王成呢,也成了县里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其实,像王成这样的打工者不少。他们把珠三角地区比作“一座不花钱的商品经济大学校”,并把自己放在这个“大学校”里磨炼。他们在打工过程中勤学苦练,各取所需,把学到的技术、掌握的信息和积累的资金带回家乡。回乡之后,有的办工厂,有的开商店,有的搞矿山开发,有的搞农业开发,从过去的打工者变成了如今的实业家。他们帮助一大批农业剩余人口实现了就业愿望,为发展地方经济和建设家乡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了农村的“能人”、“科技兴农示范户”、“青年致富标兵”等。

外来打工者为广东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为家乡带回了可观的收益和变化。湖南省有一个偏远的山村,村民们原来穷得连一年2元钱的剃头费都付不起。1991年,新上任的党支书带领全乡107个精壮劳力南下打工,当年就寄回收入20多万元。湖北省通城县在广东的打工者每年汇款回家乡达400多万元。当地农村还流传着一句话:“不带钱,不要粮,一年脱贫盖洋房。”据统计,贵州省劳动力输出人员1992年仅通过汇款渠道就寄回现金达5亿多元,接近1991年全省乡镇企业所创6亿元利税总额,超过全省一年农业税收1·9亿元的1·63倍。

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唤醒了祖祖辈辈死守着黄土地的中国农民,一时间,百万打工者从四面八方涌向广东,各地常常出现走了一人,影响一村,走了一村,影响一乡的连锁反应。这支声势浩大的打工大军,就象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他们不仅从先进地区带回了钱财和技术,也带回了现代文明和先进的观念,既改变着自己,同时也影响着家乡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