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10月14日

陕西工人报生活广场 婚外恋一个令人忧思的话题 秋燥时节防咳喘 图片新闻 告别传统装饰 音乐处方 你活得累吗? 鱼类的药效 夜市溯源 不用翻译 林心如同时“爱”上三个人

当前版:第A4版:生活广场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生活广场
04

秋燥时节防咳喘

文/郭发定

送走盛暑,进入秋令,气候早晚见凉,易得伤风感冒,另外如哮喘、老慢支、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病,贯穿了夏日的缓解期,由热转凉的季节,也容易旧病复发。

燥是六气之一,为秋天的主气,中医称为“秋燥”,其性干燥,易伤津液,慢性喘咳频频,久则津液亏损。肺气肿患者往往在睡时张口呼吸,晨起口干津少,易遭燥邪犯肺,加重病情的发展。

“燥症”在临床上表现为口干鼻燥,咽喉痒痛、舌红唇裂,呛咳少痰,或剧咳后咯出一丝粘痰,顿觉胸宽气畅。有时候咳伤肺络,可伴有痰中带血。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不仅可获病情控制,且可防止冬季的发作。

防卫燥邪的侵袭,平时要做适宜的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有病要积极治疗。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洁。饮食宜清淡,但要富有营养,避免辛辣、油腻、戒除烟酒。多饮茶水和多吃生津增液的蔬菜,以及清果、梨、地力、嫩藕等汁多润喉的瓜果。

中医处方以清肺润燥为常法。但是“燥邪”尚有温凉之分,在初秋期间,气候乍凉还暖,一般以“温燥”为多见。在深秋则以“凉燥”为主,所以用方得根据具体情况,以及病人的体质差异,兼证不同而辨证施治,不能拘泥一格。

比如有些病员,除诉述以上所列燥症病情外,尚有口苦、头昏,烦燥、心悸、失眠等心肝两经虚火上升的征象,处方中应清肺与清心并用,润燥与平肝配伍,协调妥切才能提高疗效。

燥邪犯肺,除呼吸道外,也是全身性的。我们在临床上也遇到不少患者,大便干结不畅,经常便秘。尤其是中老年病人,肠蠕动功能和肠粘膜干燥使排便艰难。在处方中加入几味润肠消导之剂,次晨大便一通,全身轻松,喘咳之症亦相应减轻。不过,值得提出的是尽量避免峻泻猛攻,对气血不足体质素亏者要防止克伐正气,反使病情缠绵难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