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黄土地的烛光
——《模范张民办》首映侧记
文/薛喻阳
日前,西影厂与延川县合拍的《模范张民办》在西安首映。这出六集电视连续剧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张民办当了民办教师,教学有方荣获模范,人称张民办。为了穷山村的娃们,他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和爱他的同学王芳,与村姑黑叶结了婚。实行责任制后,张民办陷入困顿,为还替儿治病的欠债,他只好到老同学的公司打工,因不忍心少女受辱开罪老同学而被“炒”,做生意又赔本。张民办和黑叶卖白菜、卖苹果、打石头历尽艰辛。还清债后,他又当民办教师,终因积劳成疾,昏倒在课堂上。张民办临终前只留下一句话:“下辈子,我还当教师,还要教娃娃们。”
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重担,全是在二三百万民办教师的肩上,然而民办教师收入奇低,生活困苦。张民办就是他们的缩影。一方面传播文明、清除愚昧,为民族与国家振兴而埋头苦干,其奉献精神与独立人格堪称神圣;一方面待遇菲薄。贫病交加,生存在夹缝中成了市场经济大潮的牺牲品。该剧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所构成“张民办”们的命运揭示出来,无疑是振聋发聩,发人深思的。
该剧导演何志铭说,这不是一出个人悲剧,它深刻反映社会转型期,一种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的矛盾。我们呼唤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剔除依附在改革开放商品大潮上的某些毒瘤。张民办的苦难,也说明一个人一个社会要坚持正义、争取正义,往往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模范张民办》编剧倪泓,28岁,延川人,与路遥同乡。他说创作缘起听到一个老民办,教了几十年书,家里穷的叮哕响,欠了许多债,好容易熬到了补发600元工资,竟高兴得疯了,用镢头劈死了婆姨、儿子和孙子。这个故事象石板堵在心口,憋得他喘不过气来,于是提笔。这个小说初刊曹谷溪主编的《延安文学》,后被《作品与争鸣》转载,社会反响强烈。在中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法国留学生罗琳就说,这是她了解中国农村教育的教科书。
延川县为繁荣文艺创作,与西影厂合作决定将“张民办”搬上银屏。县委副书记高凤兰说,从县委书记到宣传干事,四方化缘,到处筹资,数历艰辛,才使该剧终于面世。在我县像张民办这样的优秀教师几乎乡乡有,村村有……制片人县工会主席张瑞生说:“延川父老拍戏不为名不为利,铁了心为创个文化大县,这就象九曲黄河奔向大海不回头!”
延安市的领导忽培元、霍凤梅在首映式上讲话。他们说,民办教师使命重大,承受着比常人更多的苦难,关心民办教师,是全社会的责任。老区人要弘扬无私奉献、民办精神埋头苦干,为振兴教育,繁荣文艺创作做出贡献。
省作协主席陈忠实主席评价《模范张民办》编导不奢势,着眼于推出生活底层人物形象的创作态度。他说,从底层可以感受人类珍贵的东西,其作品才会有生命和价值。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秦天行说,近年反映教育题材,特别是山区民办教师的剧不多。延安有七千民办教师扎根老区,付出毕生心血,拍这个题材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