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1999年11月09日
头版
01

农博会播下“金种子”

11月5日早8时,杨凌,成了人的海洋。

9时50分第六届中国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开幕,聚集在展馆周围的人,黑压压望不到边。

博览会开馆半小时后,拥挤的农民们就—个个怀抱手捧花花绿绿大叠的各种技术和宣传资料。

问他们拿这些有用吗?

“太有用了!”,几个农民不约而同地说。

一位叫南军全的中年农民说:“我连着几届农博会都来了,学到不少新技术,新知识,比如根据不同季节施不同肥料,庄稼长得比一般人的好得多。”

来自眉县的郭山全,去年从农博会上获得了猕猴桃的科学种植方法,5分地收了1000多斤,比一般人家增产一倍。今年村里很多人跟他一块来“取经”。

在人头攒动的展厅里,高新技术和经济作物优良品种展位前最为拥挤不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金种子科技公司展位前,购买8819户辣椒种和优良玉米种的人,一直挤得像小山。乾县老农刘达林告诉记者:“8819辣子种,辣子长得又长,结得又多。902号的玉米种也好得很。”今年他们县里开了3辆车,来了几十个人,收集经济作物前景好的技术资料和购买优良种子。

上午11时多一点,展馆广播里传出“今天票已售完,请明天再来……”此时,展厅里摩肩接踵,展馆外个个大门前拥着成百上千个人眼巴巴不肯离去。

下午5时多,阴沉沉的天将杨凌裹上了一层薄雾,几米以外就视线模糊。但在离展馆两三三里远的示范区管委会门前,却拥挤着数百人,他们把着肩,伸着脖子,睁大眼睛往门前的橱窗里望。记者挤上前去,原来是杨凌示范区科技信息中心办的信息橱窗,上面是:芦荟养植技术及前景、生态养蝎、美国灌木苗——世界水果领域的姣姣者、周至红旗油桃大王……

11月6日,通往农博会展馆的几条大街,等着买票进去的农民群众已阻断了交通。尽管广播里再三传出:“博览会到9号才结束,时间非常充足,请大家另选时间……”但是毫无用处,人们不到闭馆时间决不离去,其阵势令人十分感动。

古时的农民稼穑土地,如今的农业城。每年一届的杨凌农博会,不仅仅是给农民带来致富的技术和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在农民的头脑里播下了追求科学技术的“金种子”…… (杨令青)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