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杨凌抓住“示范区”契机促进基础建设
“农科城”展翅欲飞
本报讯 (记者杨令青)杨凌区抓住被国家批准为全国唯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一契机,以一当十,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地抓基础设施建设,昔日的“农科乡”已变成美丽初具规模的“农科城”。
杨凌示范区成立之前,全区总长90多公里的乡村道路,只有30多公里的柏油路,城市基础设施差,档次低,很不利于科教队伍的稳定和吸引外来投资,严重制约着示范区的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示范区成立后,区工委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城乡一体化目标,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亿多元,铺设道路上下水管网和光缆,开始建设创业中心、标准厂房、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小学、幼儿园、医院、水上运动中心等。
目前,90公里的乡村道路已全部实现柏油化或水泥化,成为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的县(区)。光缆电视工程,已使周边部分村的农民同城里人一样看上了光缆电视,村村通电话已基本实现。水上运动项目已经建成并成功地接待了四城会的划艇比赛。
杨凌城区的街道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公交车、大型清扫车、洒水车、符合城市标准的垃圾清运车;有了果皮箱、大型灯箱广告和磁卡电话。形成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集数据传输、电话、电视三网合一网的宽带光纤网络系统,32套清晰的电视节目覆盖全区,并辐射到临近县,国际互联网进入科研人员家庭。水上运动中心,700亩的水面和3.5万平方米的音乐喷泉广场,为杨凌的科教人员创造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好环境。档次较高的宾馆和山庄已相继落成投入使用。如今杨凌的生活环境确实是换了一片新天地。
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显著改善,不仅使杨凌人才大量流失的局面得到遏制,还吸引了一些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来到杨凌扎根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