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返朴归真土布走红
杨凌农博会期间,农家妇女的土织布床单非常抢手,武功一刘姓妇女每天销售不下30条。
记者到该县乡村转了一圈,农妇们告诉记者,大概有1/3的人家如今都在织土布。
随着现代化纺织技术的讯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老式织布机在农村早已消失,土织布便成了稀罕物。在当今回归自然的潮流下,土织棉布缝制的衣衫和床单被褥,以化纤类纺织品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被人们看好。武功县人以顺应“时代潮流”的眼光,认为土织棉布很有市场开发价值。于是,不少村子的妇女纷纷找出老式织布机,利用饭后工余,织起各种土棉布。
据了解,蒲城等地土法织布亦很风行。蒲城许家庄村民常志霞,近年来每年织幅宽0.6厘米的土棉布上千米,纯收入数千元,成为家庭副业收入的主要项目。这些巧手的村妇们织出的土棉布,色彩艳丽,图案美观大方。最初是自己到附近集市上卖,接着布商们慕名而至,上门看样订货搞收购,将土棉布摆上了渭南、西安、咸阳等城市的货架,深受城里人喜爱,效益看好。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家女开始加入到土机织布的行列。
本报记者杨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