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公开”聚人心 改制增效益
天 斗公司依靠职工创大业
本报讯 当年亏损百万、债台高筑,春节由经理给职工借生活费的国有二级站商业企业,经过五年拼搏而成为渭南市商贸企业的台柱子。去年该公司实现纯利润602.7万元,相当于渭南市商业系统全年利润的总和。董事长任明科谈到天斗公司的成功时,说他们是通过“公开”凝聚人心,集思广益,闯出了一条改革开拓之路的。
陕西天斗工贸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渭南市百货纺织公司,在1994年初还是个烂摊子。当时摆在以任明科为首的新班子面前的困难重重:上年亏损167.9万元,债务高达1800万元,该收的要不回,该还的无力清,致使银行帐号被冻死。面对困境如何发展?任明科把企业的现况公开给职工,由工会组织大家召开专题座谈会,两次召开业务骨干会。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职工代表共提出企业发展方案15份。公司在采纳吸收职工合理化建议42条的基础上,制定出一级法人、二级管理、三级核算的新体制,通过对干部任用、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大刀阔斧的改革,使经营状况迅速好转。当年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创利润20万元。
商业大厦作为渭南最大的零售商场,是公司形象的代表。为了扩大零售,公司在集中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引入商业大厦零售经营,实行“国有民营”的经营模式,鼓励职工离岗承租柜台搞民营。在现实利益杠杆的驱动下,大厦四五十个出租柜台被抢购一空。接着,公司又发动职工,通过改建五栋仓库盘活资产,开辟出服装针织大厅、精品厅、家电厅、家俱厅,使大厦的营业面积扩大了8倍,达到1.3万平方米,真正成为渭南城区的购物中心,安排本公司职工外还接纳社会下岗人员530人。
让职工参与企业经营和改制的全过程,这是天斗公司的根本思路。为了加快发展,他们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讨论和审议,决定实行部分改制,在原渭南百货公司的基础上成立天斗工贸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方案很受职工拥护,三天时间职工人股1260万元,使公司改制圆满成功。改革为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良好条件。继公司建成渭南市唯一的证券交易市场之后,又在渭南城区黄金地段兴建了文体商厦和明星商厦,在大荔和洛南建立了连销经营点,和广西昌菱公司建立了代理关系。去年12月投产的西北地区最大的蛋业制品厂,是天斗公司和丹麦欧威泰克国际公司合资兴建的贸工结合的企业,年加工鲜蛋能力达8540吨。
公开聚人心,改制增效益。1997年改制的当年天斗公司实现利润301万元,1998年实现利润520万元,去年又跃上了年创利润600多万元的新台阶。
(杨明洲丁竹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