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远来香(随笔)
文/汪效常
《论语》开篇中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说朋友远道来访是一种令人高兴的事。那么还有没有另一层意思呢?比如朋友之间只有保持一定距离,才能友情长在呢?我看是有的。俗话说:“亲戚远来香”,其理亦也。
这里,先说两个历史上的故事。
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是好友,同在鬼谷子先生(楚人,相传姓王名栩)那里学习兵法。庞涓先出就,以“用兵之道,颇得真精”赢得了魏惠王的赏识,拜为元帅兼军师之职。后来墨翟又荐孙膑至魏,庞涓就犯愁了。他想,魏国兵权在我一人之手,孙膑本领在我之上,必然争宠,于是设计迫害,刖去了孙膑的双足。庞涓对待朋友的态度是“武大郎开店”,容不得高过自己的人。试想如不在一处共事,无利害冲突,兄弟阋墙的事就可以避免,他们可能永远是朋友。
再如,苏秦与张仪,他俩也同时在鬼谷子那里学游说学(即纵横学),并结为兄弟。苏秦自以为不及张仪,他游说六国合纵成功,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风光得很。张仪在楚却不被重用,遂投奔故友苏秦。苏秦当时恐秦攻赵,想使张仪去秦执掌相印,又“恐其乐小利而不遂”,便演了一场“苏秦激友”的故事。其实苏秦也另有心病,他怕“两个胖子进一个门”。他激励朋友他处高就,既成全了朋友,也免了争高论低,是一举两得的事。张仪相秦后,虽然与苏秦的政治谋略不同,连横与合纵对立,但他们个人之间的友谊来讲,这一着就比庞涓高明而仁义得多。
这样说,是不是好朋友就不能在一块共事呢?不是的,根本是要都能宽宏大度,开诚布公,互敬互谅。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事倒也不少见。然而,许多老同学、老朋友在一个单位工作,往往因为“名利”二字碰磕,明争暗斗,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反目为仇的也不鲜有。还有一类,朋友之间是上下级关系,工作表现好,提拔重用了,别人会说是感情用事;工作表现不好,批评甚至处分了,别人会说是不近人情,是“冷血动物”,竖子不可交,这是很难为的事。另有“举才不分亲疏”论,但在实际生活中,毕竟不是容易处理的事。最近有个刊物刊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现任局长,他的老朋友要求调到他的麾下。他坦言说,你如果到我这里,今后难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帮你找个更好的单位,免得影响我们的友谊……他不仅没有得罪老朋友,而且维护了友情,实在是聪明的一着。
“亲戚远来香”。因为远,就少了许多婆婆妈妈,少了是非纠纷。朋友恐怕也是这样。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免了许多利害冲突,也不闻他的细节毛病,只是在爱好、情趣、性格、节操等大的方面着眼,或鸿雁带书,或偶尔相聚,友谊之树可保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