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立足成本抓管理 强化管理增效益
管理是企业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管理也是生产力。
几年来,渭通公司管理系统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结合本身的生产工艺特点及管理水平,建立起自己的集“标准、考核、奖惩”三位一体的软约束“闭环动态跟踪管理”模式,有效地控制了设计成本、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这一模式对从原材料的购进到产成品的售出,从产品的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监控,管理环节环环相扣,互为制约,并通过考核进行动态跟踪,以保证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这种管理模式经过两年的运行已日趋完善,使渭通公司步入了制度化管理阶段,一种自觉的追求工作质和量的行为慰然成风,有效地控制了成本。它的核心是:“卡两头,抓中间”。
1、卡住两头,限定售出产品最低价和购进物资最高价。原材料的购进、产品的售价对企业的获利水平及产品成本影响较大。我们在材料供应中,实行比价采购,只准低买,不得高进,公司每月都要定期对主材市场价格进行电话查询,与此同时狠抓量的复核和质的检验,把采购工作质量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
2、抓住中间,控制可控费用。(1)控制设计成本。产品设计中限定成本目标,一方面要求技术人员大胆采用“等强度”设计理论和“价值工程”原理,剔除过剩功能,在保证性能、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提高性能价格比,降低设计成本。另一方面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六年来共革新项目28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资金530万元。例如:空心磨辊的研制成功,不仅解决了制粉机械行业20多年的技术难题而且每根磨辊重量减轻了25公斤,降低成本62.5元,每年可为企业创造效益125万元。(2)降低制造成本。把生产中的各种消耗指标和完成产值挂起钩来,节奖超罚,全年综合考核超过计划指标,否决当年效益工资奖调指标,并纳人中层干部工作目标考核。例如,将机物料、低值易耗品的消耗按指标下达到各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对供应单位的采购价格和质量进行监督,对质次价高的物品有权拒绝领用,使机物料、低值易耗品的百元产值消耗费用由原来的4.2元下降到现在的0.89元,仅此一项年节约46.3万元。再如,我们针对生产用电分时段计价的电费政策(高峰期用电价0.573元/度,谷期用电价0.153元/度,平期用电价0.363元/度),及时调整了职工作业时间,鼓励生产单位在电价较低的谷期和平价期进行生产,以降低生产制造费用。这一管理措施地实施,每年可节约电费20多万元;(3)控制管理成本。机关科室及车间后勤人员实行定员、定岗、定责,采用“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办法,一次压缩人员50多名,全部充实生产一线;销售业务员实行销售承包责任制,把工资、奖金、补贴、差旅费按百元销售收入一定比例包到个人,把成品资金占用、新市场开发一并纳入对销售人员业绩考核和责任制奖惩;生产系统严格推行生产计划、品种考核,保证均衡生产,加快了资金周转,减少了资金占用,降低了管理费用。工业流动资产凋转次数由九六年的1.31次提高到九八年的3.12次,提高138%;(4)控制投资成本。公司按照“少投入、多产出,适时投入、快速产出”的原则,严格控制投资成本,在组织实施“九五”技术改造“双加工程”中始终坚持“生产不影响技改,技改不防碍生产”的指导思想,使3000余万元的技改项目在短短的13个月中竣工,大大缩短了改造周期,降低了改造成本,产品开发中坚持“五快”原则,即“信息反馈快、领导决策快、研制开发快、投入生产快、进入市场快”。使新技术、新产品在最短时间内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
(甘寒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