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3月02日
维权之页
03

一位国企女将满含深情的一袋大红枣寄给远方的同窗好友,表达龙年春节的一份美好祝愿,谁知时隔一月红枣竟原封被退回,几番查询不得要领。欲知其详、请看

苦涩的红枣

“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咱亲人尝一尝”,是歌剧《白毛女》里一句熟为人知的唱词,可谁知在新千年第一个春节前后,咸阳四四00厂动力电力车间的普通女工吴燕霞为送一袋红枣表达对远方同窗好友的友情,却遇到了一串烦恼事。

吴燕霞有两位昔日的同窗好友,一个住在重庆,一个住在昆明,彼此虽然分别20余载,相隔千里之遥,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了表达对两位南方好友的思念之情,从1993年起,每到春节前夕,她都千挑万拣购回北方特有的大红枣,用在灯下密密缝就小口袋通过邮局分别寄到巴山与滇池之滨。连续七载从未间断。

2000年是新千年第一个春节,吴燕霞又喜逢乔迁,在装修与工作间隙托人到市场选购了两袋优质大红枣,在包裹上清楚地写上地址。元月23日这天中午,她带着包裹赶到四四00支局已经下班了,为了争取早一点让远方的同学收到礼物,她又赶到西兰支局分别以18元邮费办理邮寄手续。回家后,吴燕霞又给对方家里通了电话让注意查收。年前重庆的同学如期收到了红枣,而昆明这边却一直不见踪影。为此,春节前后她多次电话联系,又让收件人徐怀先在厂内收发室查找,并多次去邮局寻问,均无结果。

就在收、寄双方困惑不得其解之时,2月21日在包裹收寄近一月之后,一纸包裹退回单却飞到寄件人吴燕霞手中,而退单上则注明当地“无此单位”。吴燕霞查找出七年里所有的邮寄存根打电话询问收件人徐怀先,徐称单位地址从未变更,而退回包裹的这家邮局距其单位仅几公里之隔,而收件人所在的昆明市88号信箱是知名的军工单位。怎么能搞得“无此单位”而使老友空等一场。

为了弄个明白,吴燕霞下班顾不上吃饭,便赶到包裹寄出的西兰支局。因为正值中午,柜台里仅有一位女职员在值班,手里还在不停地织着毛衣。听过吴燕霞陈述后,这位职员极不耐烦地拿着单据看了不到两秒钟就递了出来,手里仍不停地织着毛衣道:“没错误,不可能造成误投。”当再三要求能否能查询一下时,她连眼皮都不抬爱理不理地说:“这不是我们的责任,不关我们的事儿,也无法联系,我们无法解决。”

无奈,吴燕霞又跑到四四00支局准备取出包裹再改寄一下,减少几分对同学的歉疚。可这家支局交给她的包裹已经破损,分量明显不足,散发出浓烈的腐败气味。她要求该支局赔偿破损,对方却要求她先交出18元的包裹退回费后,才能再赔损失费。无奈吴燕霞交出18元退回费后,对方却又不愿出据收据。几经交涉,这里的负责人方叮嘱将面值18元的邮票贴在了所退包裹单的背面。办了这些手续,这家支局方按保值退了短少150克的损失1.5元。但打开包裹一看,花费10元钱1公斤购得的上等红枣,由于来回周转揉搓糖分渗出,已成了一堆枣泥根本再无法食用了。

花18元寄出一包红枣,又花18元领回一堆枣泥,在地址、邮编、姓名无一字有错,却一再遭到推诿到不知该谁负责,吴燕霞竟没想到遭遇到如此“礼遇”,她气火了。于是便手提变成枣泥的包裹,讨要说法。但每每碰到“这不是我们的责任”,“这与我们无关”的说法,最可恼的竟有人让她找对方邮局去。

2月24日下午,濛濛细雨中,吴燕霞将这件“飞去来器”般的包裹送到了咸阳市邮政局长郑明孝的办公桌上。事情开始发生了转机。

听罢吴燕霞的陈述,郑局长当即拿起电话要到昆明,经查方知此事症结系对方分拣失误,将在城北的邮包误送到城西,又未按常规将包裹退到支局重投,致使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感情,昆明邮政方面已承诺赔偿一切损失。闻讯赶来的咸阳邮政局邮政经营部主任视察员董俊峰还当即掏出自己钞票要赔偿,局办公室主任张琳也用热情话语抚慰吴燕霞,对下属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向她道歉。局领导还表示要查处基层工作人员缺乏耐心的错误。

这件不大不小的恼人事,也许就此快要画上句号了。但记者关于它的思考却余音如缕,不绝如丝……

本报记者郝振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