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3月06日
维权之页
03

国企:你凭什么脱困振兴?

2000年不仅是新千年的开端,也是国企三年实现扭亏的最后一年。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其中不乏上下齐心捷报频传,令人不觉神旺,陡增了搞好国企的信心;但也从中不时听到一声声不合谐的杂音怪调,使人不敢掉以轻心,甚至增加了几份担心……

某国企兴盛之时,当地领导趋之若鹜,厂门口整日车水马龙,资金、土地乃至各种扶持优惠政策唾手可得,真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今效益江河日下,昔日挤进大门的“皇亲国戚”们纷纷开溜了,事儿也就越来越难办。

企业要搞一项技改,银行经办人员认为自己得不上好处,借口要扶持非国有经济银根紧,致使资金迟迟难见踪影;当地村民用垃圾堵住厂门,当地公安部门千呼万唤到来之后,借口属经济纠纷,不予受理;各种苛捐杂费也接踵而至,令企业不堪重负;万不得已,昔日的地师级厂长屈尊纡贵找市长,得到的答复却是“市场经济了,企业要找市场不要找市长。”

职工们愤愤不平,说“如果啥事都有市场,还要你这个市长干啥!”

“穷折腾,穷了才折腾”,这句俗语用在某些企业上恰如其分。

某国企自打八十年代初就没少折腾,当初看别人生产手表“红火”,硬是把自己刚购置的机械设备拱手相送,生产起手表零部件。然而好景不长,他们擅长的农机走俏,手表滞销,企业由于绑在他人战车上,效益一下跌人低谷。近几年厂长如走马灯一般,但每任厂长上任都不作深入调研,盲目“点火”,你搞合资,我弄拍卖,他搞租赁,而且是一人一个路数,后任否定前任,最后将昔日的国企老厂搞得“白茫茫一片”。加上缺少监督,人心涣散,最终那些喊得山响的“振兴”、“翻身”之类的施政口号均成为笑柄,仅有个别人脑满肠肥外,绝大多数人均沦为下岗大军中的成员。

国企困难很多,但企业内部理应凝聚人心,不可乱了手脚,然而不少国企偏偏“病笃乱投医”,致使当“外患不已”之时,内部却乱了阵脚。

某企业借口人浮于事动手裁员,然而违规运作,“武大郎”当家,搞得能工巧匠下岗,三姑六舅重用,将“国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职代会、工会全都成名存实亡,职工们气不顺,心难平。原先是无活干效益差,而今变成有活也无人能干,废品层出不穷……

集资,是不少困难企业常用的一个“法宝”。可这一“法宝”往往伤害的是企业自身。

某机械厂1992年向职工集资一千元,说要上铜材生产线,迄今不要说本钱,连利息都无法归还。而且当每上任一届厂长便集资一次,成为搜刮职工的手段,春节前,该企业又向职工集资800元,职工不交便从工资中硬扣,近日又将集资额增加到3000元,规定谁不集资就下岗。由于职工现在每月工资仅二三百元,还不能正常发放。权衡利弊,职工中不但“孔雀”飞走,连“麻雀”也思挪窝。一个连人才都走光的企业,又何谈“振兴”呢?……

类似问题不一而足,但它提供的警示却是不容忽视的。

三年国企振兴已进入倒计时。国企,你凭什么实现振兴,这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紧迫问题。 本报记者郝振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