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3月08日

陕西工人报环宇博览 维和旗下的兽行 国外灭鼠法规集趣 更正 老区建设显身手 兴水治旱  创造辉煌

当前版:第A4版:环宇博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环宇博览
04

兴水治旱 创造辉煌

——记陕西省澄城县水利水土保持局

提起澄城,人们印象中就是那沟壑纵横,梁塬千里的黄土高坡。这里,历朝县志都有“山不出头,水贵如油”的记载,历代村民均有“十年九旱,多灾低产”的续传。全县1121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就达855平方公里,水资源人均和亩均占用量尚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干旱缺水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历来是澄城人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渭北高原特定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历史地塑造了澄城人民不屈不挠、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澄城人民与天争、与地斗的艰辛劳做从未间断。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澄城人民以兴水治旱和水土保持为重点,修梯田,椽帮埝、打旱窑、蓄水保墒、挖山建库、固沟保塬,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农业基本条件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1989年和1991年,澄城县两次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先后8次夺得省政府颁发的“水利振兴杯”。连续9年获得渭南市政府颁发的“水利兴渭杯”,该县水利水土保持局1999年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农村水利建设先进单位”。

作为澄城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县水利水土保持局在澄城县的水利和水土保持工作中做出了很大贡献,全系统500余水利人始终奋战在兴水治旱、改造山川的第一线。采访中,局长党振昌告诉我们说:“在我们这样干旱少雨,多灾低产的农业县,兴办水利和搞好水土保持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中心工作,是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责无旁贷的职责,是全县人民长期来的一项最重要的生产活动”。多年来,全县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斗志,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水利事业的发展不仅为县城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为全县的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人们安居乐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农田基建创奇迹

在澄城县提起农田基建,人们总会津津乐道于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兴修水利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60年代,大搞椽帮埝,治理塬面,保持水土,曾被树为“西北农业战线四十面红旗”之一;70年代,以开发骨干水源工程为主,先后建起了石堡川水库和东雷抽黄这两个在全省都有影响的水利骨干工程;80年代,又以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为主,平地修田,深入持久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90年代,积极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兴水治水的新路子,以“三五工程”为突破口,大刀阔斧地进行水利改革,成为全省和全国农村水利改革重点县和试点县。在新的千年到来之际,澄城县已形成以东雷抽黄、石堡川水库两大水利工程为骨干,760余处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补充,兼备供水、水电、绿色企业三大产业为支柱的门类齐全的水利发展格局。澄城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经历终于有了今天“桃花园里可耕田”的喜悦和收获。

采访澄城县水利水土保持局期间,我们早已抱着寻根问底的心理。水利建设历来是牵动各个方面,需要唤起广大群众与大自然抗争的一项大事,为什么澄城县的水利建设能够历年保持全省的先进行列?为什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总是能够不断地推出适合各个时期促进水利水保事业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我们更多地听到和看到了局长党振昌投身水利、献身水利的故事。这位已年过半百的工程师自1968年参加工作后,便从水利一线技术员干起,执著基层水利工作三十余年,领导、主持和组织了一百多处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最典型的是组织筹备了全省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和防氟改水现场会,开创了全省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工作的新局面。负责实施了被陕西省水利厅评为全省优质工程的澄城县石堡川八支渠挖潜扩灌工程,日供水量为3万吨的澄城县温泉灌溉供水工程,装机3750KVA的澄城县三眼桥水电站工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振昌局长积极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水利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始终着眼于水利的可持续发展,超前思维立意新,敢为人先攻难关,组织实施了全县740余处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改革,带领澄城水利人率先在陕西省敲响“五荒地”拍卖第一锣,在民办水利、发展水利经济、农田基建、依法治水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已经在全省农村水利推广的宝贵经验。1996年和1999年党局长曾两次走上了水利部主办的全国农村水利改革经验交流座谈会,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委、人事部、水利部、林业部、国家农发办等6部委授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陕西省水利厅树为“全省十佳水利局长”之一。

水利改革竞风流

如果说农田基建是澄城水利人的拿手本戏,那么他们大刀阔斧进行的水利改革就是这场本戏之中最精彩的一幕。正是这场持续深入的水利改革,才使澄城水利人多次被各级领导推到全省“水利振兴杯”的领奖台上。

1989年11月,党振昌被任命为澄城县水利水土保持局局长,面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水利事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面临小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管理状况差、效益不高、水土流失治理滞缓,特别是省、市、县分级办水的事权划分后,水利投入明显不足,面上水利与农田基建面临滑坡的趋势,使上任伊始的党振昌局长深感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时间之紧迫。他立足县情水情,认为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大胆提出:“要建立符合水利事业发展规律的经济运行机制,必须打破目前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的非商业、非竞争性的旧机制,转换水利经济经营机制,使水利经济的投入引进市场机制,水利经济的经营引进竞争机制,水利经济的管理引进利益机制。”时光飞转,6年时间过去了,党振昌关于在投入、经营、管理三方面所要引进的市场、竞争、利益机制的理论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澄城水利的这场改革是“宽正面”展开的——从改革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人手,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把水利工程推向市场,使不同经营形式和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水利设施与各种生产要素相融合,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统一的投入、经营和管理新体制;澄城水利的这场改革是“大纵深”推进的——从国家大包大揽到集资兴办,从“户包”小流域到拍卖“五荒地”,从产权改革到民办水利,从单一所有制结构到多种所有制结构并举,一系列的改革使澄城水利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澄城水利人在困境之中找到了活水之源,它大大丰富了农田基建的内含,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向了高层次,加快了发展步伐。1999年国庆50周年之际,党振昌局长在他策划、组织编著的《改革开放中的澄城水利》一书首发仪式上致词中谈到:“尽管我们今天还不能将农田水利产权改革、“五荒地”拍卖同80年代初期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提并论”,但是有一点不能不承认,小水产权改革和“五荒地”拍卖在一定意义上深化了农村改革。”

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追溯澄城水利事业发展的脉络,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每一项水利工程的建成,都缘于坚持发展硬道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了前进中的矛盾。党振昌局长带领澄城水利人把工作重点放在抓机遇,争项目,大发展上,狠抓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瞄准水利经济主战场,逐步推进水利产业化,实现了水利的良性运行。他们增强时代的紧迫感,珍惜机遇;增进历史责任感,把握机遇;树立科学态度,用好机遇。跑西安、奔京城,抓重点,攻难点,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用自己的实干精神赢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极大信任,办成了一批对产业发展有长远影响的骨干项目工程。继石堡川灌区八支渠挖潜扩灌工程建成达效,被省水利厅评为优良工程二等奖后,93年以来,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集中投资、集中技术力量连续对六、五、四支渠全面进行加固改造,平地配套,改善了石堡川灌区的受水条件,三年使石堡川灌区的实灌面积翻了一番,达到15万亩;实施“甘露工程”,采取强领导,重规划,硬政策,严把质量等综合措施,使全县各级视“甘露工程”为“德政工程”、“富民工程”。继温泉供水建成投运后,继续配套完善,实施沿途农村供水工程。到九九年底,全县“甘露工程”共投入资金1503.9万元,建成业善、雷家洼、刘家洼等15处人饮工程,500方蓄水池2座,水塔17座,供水厂(站)13处,打配机井23眼,解决了农村14.45万人和3130余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仅供水一项,水利行业年新增产值超过600万元;把建设三眼桥水电站作为实施“全国第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的龙头骨干项目紧抓不放,通过强领导周密部署,精施工克难攻坚,求效益“五制”办电,抓管理“五严”建站,众志成诚筹资金,善始善终抓质量,使三眼桥电站建设在时间和质量上一直处于全省28个电气化县前列,并已于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并网发电,年净利润可达200.07万元;以实施“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和“国家级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为依托,在领导、投入、政策、宣传和服务等方面加大力度,通过积极引进,大力推广,全面普及,应抓效益,建成了赵庄新卓、雷家洼里庄两个千亩高标准节水示范区,达到了国家级示范标准。在水源可靠、水质较好的温泉、五一渠、赵庄机井群筹灌区发展了微喷、喷灌、滴灌暗管等高新技术灌溉面积3200亩。在抽黄、石堡川两大灌区全面普及“U”型渠道衬砌1100公里。止九九年底,全县各类节水灌溉面积达23.5万亩;抓住国家向水利与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大投资机遇,争取到资金200万元,开发治理茨沟、长宁河、浴子河、李家河等四沟流域面积达24平方公里。这一项项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一步步发展,使澄城水利事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队伍建设增实力

澄城水利事业的长足发展也使澄城的水利队伍得到了发展壮大。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十分重视水利工作,从解放初的政府建设科、农林水牧局,水利电力组,水利电力局,直到1984年成立水利水土保持局,历届领导都对水利事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现该县水利水土保持局拥有职工5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6人,担负着全县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水利、水保、水电、水产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县水利水土保持局下辖水土保持工作站、水利电力工作队、地下水工作队、水政水资源办公室、抽黄灌溉管理处、石堡川灌溉管理处、五一渠管理处、温泉灌溉供水管理处、自来水公司、三眼桥水电有限公司、水利塑料厂、抗旱服务队等十二个企事业单位。

澄城水利事业能够有今天的辉煌,还仰仗了他们常年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全局上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抓各级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使全局的各项工作都得以有力地支持。该局1986年在澄城县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以来,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面工作先进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局里以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基础,结合工会的建家活动,努力营造一个既活泼向上,又温馨宜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把一个健康有序,严谨过硬的工作氛围和职工队伍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支团结、凝聚的职工队伍,增强了企业的战斗力。去年以来,他们借50周年国庆之际,通过“兴水杯祖国颂”歌咏比赛既宣传了企业形象,又凝聚了职工热爱企业的热情;还通过揭批“法轮功”和“两国记”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大局,再就是通过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举办各种主题的讨论,想方设法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特别是1999年建国50周年之际,该局还编辑出版了《改革开放中的澄城水利》一书,该书以大量的数据,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图片对澄城水利事业的发展做了一次回顾和总结。介绍了澄城水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脉络,颂扬了几代水利人奋斗拼搏的精神,展示了澄城水利事业的宏伟蓝图。这本书的出版必将对促进澄城水利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新世纪的曙光已照耀在这块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地上,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也已吹响,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殷切希望已深入人心,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已成为澄城全县人民的强烈愿望,担负着重任的澄城水利人又一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两大考验。

党振昌局长在不久前的一次讲话结尾时讲了这么一席令人精神振奋的结束语,让我们借到这里,算作本文的结束:“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希望和机遇,同时面临着考验与挑战,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干劲,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奋进,努力创造水利事业的新业绩,为把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澄城水利事业带入二十一世纪而奋斗!” (成培德党士夏樊锋)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