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3月22日
头版
01

“西天”取经记

人常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李天锡硬是个“没记性”的人。六年前发生的一次车祸,使他一条大腿骨断成5块,另一条腿股骨头错位,肋条断了几根,至今仍住着双拐。就是这个“重活了一回的人”竟然于今年3月9日至13日,驱车千里从西安到西宁又到酒钢,去取“真经”。

李天锡是陕西龙门钢铁总厂厂长。新千年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使他激动、使他看到了机遇、看到了希望。当陕西冶金工业决定实行资产重组后,将位于陕南商洛地区的大西沟、木龙沟铁矿的资源开发,迫切地提到议事日程。不少投资商决定投资开发。但这里的矿石属于低品位菱铁矿,采矿、选矿工艺较独特。要保证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加快矿业开发步伐,必须选准先进、科学的工艺流程。这一点,尽管曾在冶金矿山呆过近10年,自诩为对采选矿有所了解的李天锡仍心中无数。经多次考察、请教,有人说酒钢的矿石及工艺与商洛铁矿品质相近,李天锡就坐不住了,他要亲自西行,去酒钢“取经”。

此议一出,招来一片反对声:“就你那身体,那么远、那么难的路,能行吗?再出了事咋办?”

“身体咋了,陕南大西沟、木龙沟那路怎么样,险不险,难不难,我不照样去了四次!怕啥,该死该活,听天由命。再说我不是不放心别人,商南矿一亿多吨的储量,人家投资者花了钱,我们就得让人家干得顺手。我不掌握第一手资料心里不踏实,听汇报决策拍板的事我不干。”

3月9日,他驱车开始西行。

初春的北方,冷风嗖嗖,寒气袭人,312国道上车水马龙。在平凉,正在修的100多公里路卷扬着一条“黄龙”,尘烟呛得人坐在车里也咳个不停,李天锡那有“毛病”的心脏,折磨得他脸色苍白。穿过黄尘,他们翻山越岭,在山道上盘旋迥绕。当天晚上赶到此行第一目的地西宁市。西宁海拔2000多米,高原反应折磨得他头昏脑胀耳鸣。李天锡在这里匆匆办完事,立马又要奔赴酒钢。而且要走近道。青海重工厅的同志劝他走兰州,因为近道要翻一座冰大板,那儿海拔3000多米且正下雪,路上冰雪溜滑,非常危险。可李天锡不听劝,他说:“我工作日程排得很满,不能多呆”,非坚持走近道。逼得对方没法,只好派人带上防滑链,把他们送过冰大板。

到酒钢后,同行的几位主张先找有关领导和同学,李天锡不让,他说:“惊动领导,势必迎来送往,耽误时间,咱们就到现场看看,找有关方面了解下情况,拿点资料就回。”就这样,他们坐车跑遍酒钢厂区,看了矿场,看了选矿车间,找有关技术人员了解了情况,拿到了资料,心里有了底,就准备返回。酒钢的同志说“既然大老远来了,应该到敦煌去看看,”李天锡不同意,他说:“我是办事来的,不是旅游来的,无关地方,哪也不看。”硬是第二天一早就往回赶。

车行至武威,又碰上一处修公路清土方,要等上4个小时方放行,司机建议住下第二天再走,李天锡说不行,让找找有没有便道。结果找了个向导,绕村钻山,在不到3米宽的山路上行走近3个小时,才走上正道。返回西安,已是夜里12点多了。

西行一趟,李天锡达到了目的,取回了“真经”。返回第二天,他就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矿山开发具体方案。他说:“西部大开发,国家给了好政策、好环境,好机遇,给了企业发展好机会,如果我们不紧紧抓住,就会坐失良机,形势逼得我们非拼命干不可”。(刘纪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