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4月20日
社会新闻
02

创建文明单位的几点做法

渭南公路总段重油库主任 刘强

我们渭南公路总段重油库是省公路局在渭南设立的路用沥青接卸贮存仓库。始建于1971年,现有职工84人,沥青接卸铁路专线150米,有效库容量3200吨,年周转量30000吨以上,担负着陕西省东部及周边地区路用沥青的供贮任务。近年来,在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为目标,围绕沥青接卸这个中心工作,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地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1997—1999年共接卸沥青32000吨,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市公路系统先进党支部、先进单位、先进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及“创佳评差”活动最佳单位。先进事迹先后被《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渭南日报》、渭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专题报道。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群星争辉》还以《城南有一方净土》为题收录了我库的先进事迹,在巩固市级文明单位成果的基础上于1999年迈入省级文明单位的行列。

率先垂范

班子的素质,决定单位的兴衰,在班子建设中,我们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高效、廉洁、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首先要求班子成员自觉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二是在党政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中进行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要求班子成员自觉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以《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在一切工作中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遇到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策,不搞“一言堂”。成员之间互相信任,团结和谐,廉洁自律,不搞特殊化,真正做到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在一次溢油事件中,负带班领导责任的副主任刘军义除要求组织给予自己比职工高两倍的处罚外,还主动在班子会和民主生活会上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书记谭世忠更是不徇私情,对儿子照例处罚,在职工中树立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的良好形象。四是提高班子的业务技术素质,现任领导四人,有两人在三年中取得了本科和大专学历,四人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三人为工程师。班子成员在公路建设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油库改造扩建工程中,放弃节假日,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万籁俱寂的深夜,总有班子成员挑灯夜战的身影,职工的病榻前,总传出领导和蔼可亲的问候……

以人为本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培养一支吃苦耐劳、扎实肯干的职工队伍是现代企业管理者的明智之举,也是单位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针对我库青工多、文化素质偏低等情况,我们采取措施,狠抓落实。首先抓政治思想学习,坚持每周五的政治学习不动摇。为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库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职工参加各种业务技能培训,学习期间,学费全报,工资照发。其次,从制度建设人手,制定了《重油库双文明实施细则》等30余项规范化管理制度,使职工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三是利用专栏、板报及简报等形式,宣传先进典型,引导职工树立爱岗、敬业、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观念,培养提高职工的发展意识。99年8月,在实施310国道华县段12公里稀浆封层施工任务中,副主任王宏斌带领九名职工每天早上5点起床,光着膀子上路施工,烈日的炙烤,沥青的热浪未能使他们退缩I身体的不适,鼻血的外流,没能阻挡他们完成任务的决心,硬是凭着一种责任、一种信念,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了任务。上级领导称他们是一支拉得上、顶得住,有很强战斗力的职工队伍。几年来先后有13名职工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

一专多能

99年,面对陈旧老化的发油设施,我库党政领导积极争项目跑资金,终于使油库一期扩建工程于元月六日破土动工,五月二十日投入生产运营,该项工程的顺利完工,使我库的发油速度提高了十几倍。为迎接西部大开发,促进公路建设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不断提高沥青接卸能力的同时,我们还咬定主业,多门路、多渠道拓宽经营范围。九八年,开发了乳化沥青生产项目,产品除渭南二级公路网化工程使用外,还供应到高速路及陕南、陕北等地市,为我库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99年,我们又着眼于油库的长远发展,以股份制形式,组建了稀浆封层施工队,完成了12公里的施工任务,该项目不仅填补了我市公路养建工作的空白,而且大大提高了好路率,减轻了道工的劳动强度,增强了单位的发展后劲。

抢抓机遇

近年来,我们抓住了近在眼前但却是稍纵即失的渭南二级公路网化改建工程的机遇,仅在二级网化改建工程中推广使用乳化沥青一项,不但给我们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为网化工程节约投资120多万元,三年来的固定资产增加了近200万元,

二O〇〇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第一年,公路建设事业是西部开发的排头兵,作为我们单位又是公路建设的后勤部。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等、靠、要仍然是没有出路的。面临如此大好的历史机遇,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除了在发扬过去一些好的做法的基础上,还要有一种“钉子”精神,要挤入市场,深钻管理,以“服务公路养建,开拓公路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争创文明单位”为基本工作思路,在2000年建成全省一流的有机载热体加温乳化沥青生产线,同时解决部分职工的住房问题,使广大职工全力以赴投身于西部大开发的大会战中,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再上新台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