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5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报公众视角 张艺谋答军艺学生问 广告 老师请听我说 解读“南天一柱”题刻 闲话《六然训》 导演的人格 抄书乐 三靓女争演王朔新片主角 图片新闻 华山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华山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文/孟驰

黄河荣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笔者据史料考证,华山当荣尊中华民族的父亲山。

纵观中华历史,从公元前五千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华夏民族在黄河流域滋生、发展、创造了古老的文明。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存说明,华夏先民的文明当时已进入到了新石器时期。华夏先民在过渡到了父系氏族公社阶段,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又与炎帝战于阪泉,据《龙《易经》与中国文化的起源》载:“炎帝大战,以黄帝之胜利告终,黄帝融合东北和西南两大文化创造了中原文化,所谓华山玫瑰燕山龙建立共识中国,华夏民族形成。并发展到尧舜时期的龙山文化。”即“西南华山民族和东北燕山民族大冲突和大融合”;“最后文化中心由东北转移到中原”。

又据《陕西五千年》载:“从考古发掘看,华夏古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发源地便是华山为中心的西部地区。这里有几十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大荔猿人文化,有著名于世的仰韶文化及典型代表半坡文化,已查明的一千多处的仰韶文化遗址,密布于渭河、黄河流域,关中分布最为稠密。其文物之绚丽多彩与生产技术水平之高超为我国其他地域同期文化遗址所不及。因此寻找华夏文化的遗址,而华山所在的关中要比在山西、河南更为妥当。”又载:“在民族冲突融合的几千年里始终显示了华夏族的主导地位,华夏族改为中华与华山是有渊源关系。”吕振羽据《世纪》古籍载,认为源于尧舜禹的部落,也就是夏部落,活动区域是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跨河处即华山一带,他进而认为《诗经·小雅》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南山即关中终南山,亦即秦岭,亦即古华山。”

考古学家认为,中华民族正是以华山脚下的仰韶文化的蔷薇花作为民族的图腾而得名。现代学者多以为“华夏”、“中华”、“华人”,籍以华山得名。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曰:“国以华名就是因华山而得”。又说:“我国民族旧居雍梁二州之地,东南华阴,东北华阳,就华山以定限。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华阴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因以位于华山北而得名。这充分说明华山在华夏民族发展中地位之显贵。

从华山周边,如华阴县志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器物证明远在七、八千年前,先民就开辟田园繁衔、生息在这里。有横阵遗址;西关村遗址;龙窝遗址;杨家城遗址;沙渠遗址;东泉店遗址;西泉店遗址”。县志又载:“据横阵村出土文物考证,本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编织和纺织生产”。又载:“本地区是我国古老的农业发源地之一”,据《西北农牧史》记述:陕甘农业发展已有近万年的历史。等等大量珍贵史料,证实了华山一带是华夏先祖的发祥地之一。

《史记·封神书》载有黄帝、尧、舜曾到华山巡游,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在华山进行过大规模封禅祭祀活动。

“华山直立黄河边,雄视东方函谷关”《咏华山》诗句是一代伟人朱德对华山和黄河之赞叹。宋代大书法家时为华阴县令的米芾为华山书写的石碑“第一山”,现仍安置在玉泉院内。钱其琛副总理到华阴市视查时为华山提词:“华夏之根”。有学者说:我们的先祖是饮黄河水食华山果而生息繁衍的,这些赞颂是对华山父亲恩和黄河母亲情的怀感。华山这个父亲山携黄河母亲河,历尽沧桑,哺育了华夏儿女,开创了中华文明当是不难理喻的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