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5月29日
维权之页
03

《人民币管理条例》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

“五一”期间,人们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看到,安徽合肥一商场向社会散发广告说:“赶紧找一找,现金也翻番。凡持有10元、50元尾数为“51”,100元尾数为“051”的顾客,4月30日至5月2日在本商场购物,可等值翻一番使用。”这一下在当地掀起了一股波澜。合肥市部分储蓄机构有人大额提取存款,寻找带有“051”尾号的百元大钞。这种行动并有向周边地区蔓延之势。人行合肥市中心支行接到举报后及时实施金融监管,有效地制止了这一违规行为,平息了事态,维护了人民币信誉,稳定了当地经济和金融秩序。合肥人行监管的依据就是5月1日起施行的《人民币管理条例》。那么,《人民币管理条例》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呢?

现金的大量广泛使用是我国经济运行的一大特色,据统计,截至1999年末,我国流通中人民币实物总量为2300亿张(枚),而且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流通中的人民币将进一步增加。数以千亿计的人民币与社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涉及千家万户,关联你我他。如果人民币管理出现混乱,不但将危害人民币的信誉和币值稳定,而且会引起人心波动和社会动荡。《人民币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把人民币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强化了人民银行的人民币管理职能,对维护人民币信誉和币值稳定,保持国家经济发展繁荣和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时不时地会碰到一些令人光火的事儿:当你手持残缺污损的破币抑或大小面额人民币,需要兑换或调剂时没准吃了个闭门羹。因为一些办理存取款的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不办理残损人民币兑换和人民币大小券别调剂业务。而《人民币管理条例》规定,办理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无偿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人民币,办理大小票面券别调剂业务。这些便民规定,有利于金融机构改善服务,提高流通人民币的整洁度和大小票面券别比例,便利城乡居民商品交换。

至于假币,哪些机关有权收缴,过去法律没有规定,各地执行假币没收和收缴程序也不统一。有些商场、医院就在收银台旁挂着“假币没收”的牌子。《人民币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假币的没收主体有三个——人民银行、公安机关和金融机构,其他任何单位无权没收假币。这就给人民币反假提供了法律依据。对于新实施的《人民币管理条例》,执行和遵守此条例不单是金融和公安部门的任务,也是全体公民的义务与责任。爱护人民币,维护人民币信誉,与一切危害人民币的行为做斗争,就是维护老百姓自身的利益。愿你我他共同加入执行和遵守条例的行列中来。 刘百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