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6月14日
头版
01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

柞水确保教师工资按期发放

本报讯 (记者柳江河)从1995年到现在,柞水县的教师,每月都能足额拿到工资。而县党政干部、包括县领导的工资不是拖,就是欠。目前已累计拖欠三个月,有的乡镇拖欠更多,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我省也是不多见的。

柞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口16.4万人。县内山大林深,沟壑纵横,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穷县。目前,全县有各类学校408所,教师1672人。以前该县的教师工资发放,除县教育局直属几个学校外,基层学校的工资均由所在乡镇分级负担发放。因各乡镇经济发展不平衡,1993年全县拖欠教师工资平均达四个月。有的乡镇拖欠教师工资近一年。因此,造成一批骨干教师外流,使得本来就发展缓慢的教育事业雪上加霜。

柞水县委、县政府认为,该县的落后,一是受地理环境制约,再一个就是没有文化,人的思想观念落后。为了稳住教师队伍,实施重教兴县的战略,1995年,该县设法筹集200多万元,兑现全县拖欠的教师工资,并下发了《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大胆改革教师工资管理体制,将原先各乡镇发放教师工资统一收归县财政发放。建立起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教师工资按期发放。县政府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坚持优先发放教师工资,对教师工资和有关政策性福利补贴,做到全额预算,不留缺口,及时拨付,努力做到不拖欠。”

这些决策的出台激发了广大教职工乐教敬业,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一些改行的教师、外出的教师也纷纷重返教坛,使该县近年来的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去年全县高考创历史最高水平,高考上线率达98%。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柞水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对教育的财力投入则是逐年增加,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仅去年教育事业费达1233万元,而当年县财政收入仅为2325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0.76%。今年全县可安排财力3644万元,而教育事业费达1350万元,比上年预算又增长24.77%,与此同时,全县行政管理费,因压缩会议和购置费用等,则比上年下降了7.35%。

柞水县重视抓教育,关键在于县上主要领导的认识到位。县委书记杨金祥、县长何铁虎不管走到哪儿,都不忘到当地的学校看望慰问教师,鼓励他们扎根教育事业,安心教育事业,为柞水多培养人才。县委副书记屈丹萍经常往返于各个学校之间,与教师打成一片。教师有什么困难愿找她帮忙,有什么心里话愿找她倾诉。还有副县长陈徽清、县教育局局长周东风等一批关注教育事业的领导。

随着西康铁路、西康公路的相继建设、建成,该县在“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思想指导下,一个“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新风气正在逐渐形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