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楼下喊妈随想
常遇到这样的事,正在厨房烧饭,楼下有人喊“妈一”初听不知谁家之女,不敢贸然应声;等待片刻,又一声,估摸象是膝下小女,走到窗前,未敢探头;再一声,确认无疑,待把头伸出时却发现不是自家千金。上下左右观望,一个小女孩竟招来五、六个妈妈,弄得各自一脸窘色。
细细想来,孩子也挺为难。假如冲着楼上喊自己的名字,旁人会说“自己喊自己,脑子一定出了故障。”;若喊家长的名字,那就更得受指责、遭白眼了,甭管外国人怎么样,反正中国人不行。
也是,中国自古就有讳名之说。讳帝王名,讳尊长名。到了文革那个扭曲的年代,就更加厉害,说话时不慎说了毛主席的名字,一顶“不尊重伟大领袖”的帽子就会扣在头上,随之还可能会有灭顶之灾。这些,本是残存的封建思想,但在社会文明的今天,我们的周围仍泛滥着讳名风。更有甚者,竟然还讳姓。
据说,一位姓苟的小学数学教师,规定学生只准把他叫老师,不准带姓,一学生失口叫出“苟老师”而被其打得内脏出血。“苟”并非“狗”也,何致于这样,既然这么忌讳,老祖宗当初为什么不选个中听的姓呢?
有的人手里有了芝麻大点权利,就喜欢人们叫他的头衔。某小工厂一个姓张的副科长,就因部下叫了他的名字而大发雷霆:“你白上了四年大学,这么没素养!在家叫你爸也喊名字吗?”这位出言不逊的副科长的素养又从何谈起呢?
唉——这些人把个名字怎么当成了自己的专利,那原本就是留给别人叫的呀!而我们的改革领路人邓小平同志,却把广大人民能亲切地叫他一声“小平同志”引为自豪。
名字就是用“一个或几个字,跟姓合在一起来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职位则是指“机关或团体中执行一定职务”的位置。若在公共场所,叫一声“张副科长”恐怕又会产生“楼下喊妈”的那种效应吧。
无论你是官到一品,还是小至没有品第,如果总被别人叫着头衔,那么你的名字都将会被人淡忘,因为你的代名词将会随着你头衔的变动而变动。
人常说: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名字是爹妈给的,是自己的号,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当然,重名例外)。我们又何必放弃自己的私有财产,去占据那些不单单属于自己的东西,而非要闹出些“楼下喊妈”的笑料让老百姓心里不愉快呢? (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