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高考引出的话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已经不是考生自己的事情,而是他们的家庭及整个社会关注的大事情。
媒体造势,商家热炒,此起彼伏的“高考”话题已经让考生们苦不堪言,试想孩子们整天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心理压力有多大?为此,《人民日报》一篇文章呼吁:饶了“高考”吧!
文章说,早些时候,媒体对于高考的报道还仅仅局限于高考时天气的好坏,怎样为高考服务等等。后来,为了扩大发行量,一些媒体开辟了填报志愿指南、名师讲座一类的栏目。再后来,一些报纸干脆登出什么“历届题库”、“高考攻略”、“模拟高考”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高考该备什么样的急救药,高考3天食谱如何安排,高考心理咨询等等更是充斥着大小报纸的版面。一些网站也不甘寂寞。有报道说,大约有155家网站开设有高考专栏。报纸和电视以及网站天天大造高考声势,孩子们怎么能轻松起来?
除媒体炒作外,“高考商情”也火爆得让人感叹不已。谁在赚高考的钱?《中华工商时报》说,参考书走俏,培训班人满为患,甚至连《考前家长必读》也是紧俏货;补脑的这液那丸热销;高考咨询业由此而生;宾馆推出“高考房”,医院开辟“高考免费体检专科”(体检完别忘了买盒补脑液)。据西安某小区一位家长说,今年投资在孩子高考前夕的这费那费加起来已超过千元。
还有更令人吃惊的,高考甚至影响到飞机延点、火车停开、机动车改道。据某报报道:高考期间南京空军某部干脆取消了一切飞行演练计划,104国道设立了标牌,城区各主要考点实行了分时段交通管制等。
全社会都在关注高考,一切都在为高考服务,一切都在为高考让道,那么,考生们是怎样的心情呢?
西安市五中一位刘姓考生说:我的身体本来就很好,可是爸爸妈妈非要给我买这个液、那个脑,白花了那么多钱。把这些钱给我买学习书该多好啊!
南京一位考生说:如果我们这代人神经已经脆弱到连飞机的起降声、汽车的喇叭声都不能忍受,那么我们曾经“军训”不知到底是为了什么。
西安八中一位张姓考生说:高考催人老啊!你看,我的眼镜度数又加深了,我前额的抬头纹又加深了一点,为了高考,我冷漠了同窗好友,少了与家人的倾心交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我觉得自己变傻了,变木了,变呆了。
在全社会“赶考”的形势下,人们都有些“疯狂”了。考生们的话无疑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是亟待改革的高考制度迫使人们畸形消费,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热浪烧沸了“高考”这锅本身温度很高的水,给孩子们到底应该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空间,究竟该由谁卸下孩子们如此沉重的心理负荷等等。
——这是我们全社会应该尽快“赶考”的重大课题。(马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