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09月01日

陕西工人报社会经纬 “德国牙医”南昌现形记 女儿在父亲死后四年出生 图片新闻 在赤道之国做豆腐 郭周礼官司打输了□文/杜志 图片新闻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社会经纬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社会经纬
04

在赤道之国做豆腐

文/刘梦熊

到达中非共和国后,我们专家组的伙食非常好,市场上的副食品也非常丰富,尤其是牛、猪、鸡肉不仅新鲜,而且价格十分便宜,与青菜、萝卜相似,我们餐餐四菜一汤三荤二素,几个月下来,每人的体重都增加了几公斤。

然而,时间一长,油肉慢慢吃腻了,我们非常想吃豆腐却买不到。

一天,我国驻中非大使和夫人来看望我们。

“给你们带来一点‘时鲜菜’。”大使夫人从车上拎下两只饭盒,打开一看,竟是雪白的鲜豆腐。

“太好了!太好了!谢谢大使。”我们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

大使见我们那高兴劲儿,笑眯眯地说:“你们农业站到处是荒地,自力更生把大豆种起来,不就解决了吗?”

于是,我们将拖拉机开到原始森林的边缘,转了两圈就翻起一大片土地,稍加整理播上大豆种子。中非这个赤道之国,长年似夏,雨量充沛,不用施肥,只除了两次草,大豆茁壮成长,三十多天就绽开洁白的花朵,挂起毛茸茸的豆荚,先是吃嫩豆荚,增添了一样“时鲜菜”。六十多天后,竟收了五十多公斤圆鼓鼓黄橙橙的大豆,大家可高兴了。

在国内,我们专家组的同志曾做过豆腐,可那是用盐卤做的。这里没有盐卤,只能用国内带来的石膏做,我们的机械师东拼西凑搞了一台粉碎机,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做出了洁白细腻的豆腐。从此,我们每逢星期天就做一次豆腐,麻辣豆腐、家常豆腐、油煎豆腐等家乡菜成为家常便饭,还支援了医疗队、竹藤编专家组。

星期天也是我们最忙碌的日子,各国驻中非的外交官、中非的上层人士纷纷驱车前来农业站购买新鲜蔬菜和活鱼,门庭若市。做豆腐引起了顾客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围着我们,眼看着乳白色的豆浆变成洁白细嫩的豆腐,觉得不可思议,问个不休。

农业站的经理桑巴先生,也来观看。他从未见过豆腐,我们送给他一大块,他非常高兴地带回去让全家品尝。第二天碰到他时我问:“豆腐的味道怎么样?”

“吃不出什么味道来。”

“你是怎么做的?”

“拿回去加了一点细盐就吃了。”

原来是没有佐料。中午,我们特地让厨师做了四道豆腐菜,请他品尝,他一吃就连声称赞:“猫前,色篷!”(非常好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