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习俗撷趣
文/海生
拜月:傣族神话传说,月亮是天皇的三儿子岩尖变的。岩尖刚强英勇,曾领导傣族人民打败了敌人,岩尖死后变成月亮,又为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所以,傣族人要在中秋夜用食品等拜月,同时对空鸣放火药枪,以表敬意。男人祈求事业有成,女人希望貌似嫦娥。
走月:江苏苏州一带的妇女,在中秋节之夜,要相约夜游。晚上,她们走亲访友,赏月看花,此来彼往,直至夜深方散,叫做“走月”。
闹月:是苗族的一种习俗。中秋之夜,人们在月下吹芦笙、唱歌跳舞。未婚青年互吐衷情,表白自己的心地如明月一般皎洁。
跳月:有的民族素有跳月习俗。人们集中于开阔地跳舞、对歌。青年人的对歌显得分外动人。
祭月:居住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每逢中秋,要用葡萄、梨子“祭月”。相传赫哲族曾有一妇女因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而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到了月亮上。“祭月”是对那位妇女的怀念。
舞草龙:安徽有些乡村,每逢中秋要用稻草扎草龙。草龙外糊色纸,身上插满蜡烛。晚上,人们高举草龙,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十分热闹。
舞火龙:是香港最富特色的中秋习俗。从农历八月十四至十六,连续举行三晚。火龙用珍珠草扎成,长达30米,龙身插满长寿香。舞动时蜿蜒起伏,十分壮观。
丰收祭:台湾东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中秋节及其前后几天要举行“丰收祭”。人们集合到一起,回顾以往,憧憬未来,唱歌跳舞,通宵达旦。
偷瓜送子:土家族过中秋节,人们常到瓜园里去“偷”瓜,并把“偷”到的瓜送给没有生孩子的人家,祝愿这些人家生个健康可爱的娃娃。
吃田螺、芋艿:广东有些地方,中秋节人们要吃田螺、芋艿。相传黄巢起义军一次被围困,粮断草绝。他们用田螺、芋艿充饥,并于中秋之夜杀出重围,反败为胜。从那以后,中秋吃田螺、芋艿便形成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