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琐记
文/赵德铭
在我儿时的陕西商洛山区,比现在穷,但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人们依然是看得很重的,尤其是孩子,在离中秋节还很远的日子,已在日思夜盼了,为的就是吃那月饼。
其实,那时的月饼,就是带馅的大饼。记得每逢中秋节来临,娘就将酵子泡开,然后发上面,将核桃砸开剥出仁子,用刀剁碎,放点调和面、大葱、盐巴搅拌均匀。等面发好后,再将它烙成一个个的馅饼。这就是让我们孩子馋涎欲滴的月饼。
然而,就是这样的月饼,也是不可随便吃的,在人吃之前,得先敬爷。由于山里人穷,所以特别崇敬神灵,并大都称其为爷。除家里供奉的祖宗财神爷、灶王爷等外,外边还有土地爷、火神爷、龙王爷等等,就连太阳、月亮也叫爷。既然是中秋节,那么首先就得敬月亮爷。当月亮升起时,便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放上香炉,点燃香,并将已准备好的月饼、核桃、栗子、葡萄等摆放在桌上,然后由家里最长者先向月亮爷磕头作揖,默默祝愿,接下来一辈一辈分别效而仿之,等到整个仪程结束之后,一家人才可以坐在院子里,一边吃着月饼、果品,一边赏月闲聊,其话题多与当年的收成有关。所以,八月十五在那些缺食少穿的穷苦农民心目中,与其说赏月,倒不如说是一次秋收后的良好祝愿,其目的就是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
八月十五,若逢晴朗月圆的日子,便是孩子们尽情欢乐的夜晚。吃完月饼之后,孩子们便聚积在一起,或是在稻田塄坎捕捉萤火虫,或是在屋后的山林里捉迷藏,一直玩到深夜才被大人喊回。那时的山里孩子,胆子都非常大,他们既不怕蛇咬,也不怕狼狐。记得有年中秋节,月光很好,照得地面上和树叶上都落了一层银光,但当我们正在屋后的山林里东藏西躲时,突然窜出一大一小两只狐狸,有位小伙伴抱着小狐狸往回走时,却听见老狐狸在山梁上哭啼。那哭声,犹如小孩的哑沙叫声,撕人肺腑,令人伤心,心里不是滋味。我们寻思,这只狐狸妈妈,大概是舍不得她的孩子被人抱走,于是又把狐狸放了。不久,老狐狸的哭声也就听不到了。看来,母爱,不仅是人之常情,而且也是动物的本能。
如今几十年过去,乡亲们也将自制月饼改为购买月饼,但儿时那过八月十五的情景,那吃自制月饼的香味,那月光下孩童们无忧无虑的戏嬉,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因为它毕竟是人生中一段永远值得回味的日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