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冷眼静观:病人选择医
9月12日是省医院实施“病人选择医生”的第一天。来自山阳县的12岁小患者许某在父母的陪同下,刚到省医院,就在导医小姐的帮助下选择了内分泌科的侯冰主任看病,他成了省医院“病人选医生”第一人。
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省医院在门诊部和住院部张贴了《门诊、住院病人选择医生须知》。医院将临床各级医师的照片、职称、专业特长等相关资料在门诊和病房悬挂,门诊部将各科当班医师向病人明示,门诊有专职导诊人员,各科还有分诊护士帮助病人选择医师,医院要求挂号室按病人指名道姓挂号,如当班医师因故不能当日出诊,应向病人解释清楚并帮助病人另选医师。住院病房实行主任医、主治医、住院医三级医师合理搭配,形成三级负责制的医疗小组,供病人选择,住院病人办好住院手续,接诊护士向病人或家属介绍医师分组情况,由病人或家属自由选择,选中了某位医师即选中了该组的三级医师,由病人或家属签字确定。各医疗小组的医师有权利选择自己满意的麻醉科医师和护士。病人在住院期间若对本组医师不满意,可向科主任提出,科主任酌情安排病人另选医师。急诊病人原则上不选择医师,以免延误病情。
让病人选择医生,是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改变医疗作风的一项新举措,一些医院纷纷看好,社会各界也给予更大关注。然而,一件新生事物,有利也有弊。笔者随机采访了门诊部神经内科、胸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年资不一的四位医师,他们普遍认为,病人选择医生对病人有利,符合病人就医的心理要求,使病人有安全感、归属感,保护了病人的权利和隐私。同时也使医师更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能够自觉地在提高技术水平和改善服务态度上下功夫。因为医疗行为是一个集体行为,病人不可能在就诊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去选择,所以医院实行三级负责制的医疗小组供病人选择是切实可行的。但是病人选医生也要处理好几个问题,如病人怎样才能选到真正满意的医生,单凭照片、学历也不能完全看出一个医师的医术和医德;年轻的医师被病人选择的机会少,得不到实践,不利于接班人的培养;医生之间也存在着忙闲不均和相互配合的问题。
病人选择医生才刚刚起步,适合在一定的范围和条件下进行,不能“一刀切”,它的完善尚需一个过程。 (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