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倾心只为民致富
在长安县留公一村,一提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兴民,大家无不交口称赞他是“切实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
1991年,鸣犊镇政府和当地群众邀请李兴民回村担任村主任,他毅然放弃了西安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丰厚待遇,肩负起建设家乡的重任。由于他办事公道且有魄力,1994年他又被村全体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光阴荏苒,时光如流,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近10年的奋斗,昔日一个贫困的村子如今已变成富裕型的“小康村”。
李兴民上任伊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大胆调整本村农业产业结构。对群众不理解的“做法”,他总是苦口婆心地解释,直到说服大家为止。在他的努力下,前年,村上投资9万元,群众投资6000余元,兴建了10亩大棚菜,又亲自联系技术人员予以指导,经过一年经营,已初见效益。为鼓励群众种植地膜洋芋,村上投入1.8万元,统一购买种子2.6万斤,种植150余亩,为群众致富打下基础。
为了兴办凤栖山北区墓园,李兴民真是吃尽苦头。凤栖山是当地有名的种粮不长的“狼窝掌”,但要办墓园,老年人说啥也不同意,他通过各种方法,终于做通了全村老同志的思想工作。从此他历经两年零几个月的奔波,以坚韧的毅力,终于感动了各级主管部门。手续批下来后,为了解决资金困难,他把自己十多年的积蓄全部用在基建上,同时动员村民集资17万元,采取滚动式发展以扩大其规模。经过几年建设,一座高标准、高档次、环境幽雅的殡葬城耸立于凤栖山上。几年经营收入累计达1600余万元,创利税230余万元。
集体经济富裕后,李兴民不忘为民办实事。五年来,共投资120万元兴办公益事业和为群众承担统筹提留款10万余元,减轻了农民负担。近年来,他组织群众修建了村内主干道,实现水泥硬化道路800米,修复机井3眼,使各农户都通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液化气,大大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
李兴民担任村干部以来,做出了显著成绩,自95年以来,该村连年被县委命名为“基层先进党组织”,96年被西安市命名为村政建设“先进集体”,98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村”。李兴民本人也连续三年被上级党组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95年被评为“中国新闻人物”,98年被团市委评为第(五)届西安市“明星青年先进企业家”,98年被新华社陕西分社评为97—98年度“陕西新闻人物”,99年被县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99年被省妇联评为“五好家庭”好儿女。 (宋健 宋宗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