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日暖玉生烟
——记蓝田玉山医院院长张晓正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盛产美玉而闻名中外,在这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沃土里,养育了一个比玉更为无瑕的白衣天使——张晓正。
张晓正是毕业于商洛卫生学校的高材生,被分配到蓝田普化地段医院。后又在西安第四医院等大医院进修。通过他刻苦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使他的医术有了飞跃式的提高。他还积累了十余万字的临床资料。从病理分析到临床诊断,他从不拘泥传统的诊治方法,以自己的博学才智,创造了许多成功的治疗方法,治愈了数以千计的患者。同时,他深知老区人民的困难,他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努力争取用最低的钱治好乡亲们的病痛。高超的医术加之高尚的医德,使张晓正名声大振,而且越传越远,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就连西安也有人专程来求他治病。
由于年轻有为,业务能力强,深受患者爱戴,张晓正破格成为葛王地段医院副院长。他担任副院长期间,不是发号施令而是始终坚持在门诊第一线,为了方便患者,还经常走出医院,送医到乡下,院里的日常工作,大部分在他休息或节假日处理。鉴于此,张晓正不仅是一位称职的年轻医师,他更备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意识,兼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蓝田县卫生局领导慧眼识珠,将他调在玉山医院任常务副院长,一年后出任玉山医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玉山医院是一家基础设施差,条件艰苦,房屋都是70年代的土木结构,常规化验透视设备简单,镇医院由于设备简陋,只能治疗一些常规小病,致使病源流失,医院萧条,职工们生活比较艰苦,人心浮动。受命于危难之时的张晓正,他视困难为契机,带领职工奋力拼搏,抓住联乡建院的机遇,多方筹集资金30万元,动员职工集资30万,先后投资90万元,建起了1600平米的玉山医院三层门诊大楼,改建病房600平米,并修建了临街门面房250平米及大门楼,添置了B超、纤维胃镜。尿液分析仪、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等进口先进设备和仪器。配备用水锅炉等,并修整绿化病区的道路和花园,彻底改变了医院面貌,为病人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医疗康复环境。在建设好医院硬件设施的同时,他还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他还拿出了3万元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各科带头人陪同到西安的省市医院进修学习,并充分发挥西安红十字会医院对口支援优势,对医院30多名医生进行了传、帮、带,培养出了一批有较强业务能力的医生,这些举措,为玉山医院腾飞插上了翅膀。他还根据医院的实际,建立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使医院的管理步伐正规化。
短短九年,玉山医院在张晓正的领导下,从一个年收入30万元的医院建设成拥有固定资金200多万元,年业务收入130万元的一级甲等医院。玉山医院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单位、优秀党支部及文明单位,99年被西安市卫生局“创优评差”评为最佳单位。受到了潘连生副省长的赞扬。《西安晚报》、《陕西农民报》、《西安工人报》、《陕西科技报》《泾渭》杂志等多家新闻媒体专门报道了该院的事迹。今年9月,西安市委、市政府授予玉山医院先进集体称号。
张晓正这块蓝田朴玉,经过时代的洗礼和雕凿,在西部大开发中,闪耀着璀璨的光华。
(张民翔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