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21日
维权之页
03

宝鸡市公交公司职工向本报倾吐心声

领导舍近求远取来什么“经”?

日前,宝鸡市公共交通公司部分老工人向本报维权部反映,公交车调整票价,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在宝鸡市公交公司,调价可费了劲,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人员一行7人到南京、扬州、宁波、温州、厦门、海口、西安等城市“考察”了十多天,每到一处便游山玩水,花费了数万元。

工人们问:真需要费这么大周折去南方城市考察吗?西安9月1日调价,他们是8月31日出发,就近考察又省时间,又少花钱,为什么非要跑到外省去?我们工人医药费都不能按时报销,今年下半年开始修车没钱买材料,工人一点点地挣钱,而他们则成千上万花钱,这叫不叫腐败?

工人们在信中无不忧虑地呼吁,我们工人虽没参加“三讲”,但我们知道“三讲”是叫干部好好为人民服务的,叫他们廉政哩。他们台上大讲勤俭节约,背地里却干着花销公款的勾当,希望有关部门查一查,给我们一个说法。

这封充满了主人翁忧患意识的来信,促使记者赴宝鸡进行了采访。无论是普通工人,还是领导干部,对公交公司的生存发展都给予莫大的关注。他们对公司企务公开,集资款不能返还,加班费不按国家规定执行等有诸多看法。

记者本想把工人的意愿向公司经理反馈,怎奈经理公务繁忙,无暇接受采访,安排财务科刘科长接待了记者。刘科长认为,调价是政府行为,公交公司只是配合服务部门,其它城市调价考察的地方比这还多得多。反映问题的人是别有用心,目的想把公司搞垮。至于重大开支和招待费支出,职工就不需要知道,他们只关心工资、奖金。刘科长说,目前公司亏损很大,也是集资款、医药费等问题解决不了的主要原因,如果车票调了价,这些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在采访中,很多职工反复强调,公交公司可是个老先进单位,曾出过两个全国劳模、两个全国人大代表,这面旗说什么也不能倒!要摆脱目前困境,只靠调整票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需从改善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入手才行。

■本报记者 焦晓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