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新生,在阵痛之后
——西安恒泰机械制造厂脱困记事
西安恒泰机械制造厂脱困了!他们提前实现国企三年脱困目标的奋斗历程使人振奋,发人深思。
这家企业是原西安缝纫机厂破产后由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公司收购,于1997年4月注册成立的。新企业成立伊始,尽管巨额债务没有了,但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仍然很多:没有产品,缺少资金,装备落后,冗员太多。由原企业沉积下来的拖欠工资超过百万元,欠缴养老统筹金200多万元,还拖欠应付水电费80多万元。企业困难重重,职工生活贫困到极限,解决吃饭问题成为燃眉之急。厂部经过分析,认为盘活资产是能否闯过生存的关键。因为他们的5000万元资产中,地处西安城郊的134亩土地和厂房就占3000多万元,且大量闲置。通过广泛收集信息,登报纸、找上门寻求合作伙伴,先后同8家企业实现了合作,年收益超过250万元。这一步棋,使职工的基本生活暂时有了保障,企业也有了喘息机会。
“企业没有产品是不行的。为了1000多名在册职工和700多名离退休职工的生存,我们必须把寻找有前景的产品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厂长金辉的话,道出了全厂职工的心声。在职能部门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经厂职代会同意,该厂果断地中止了无市场竞争能力的家用缝纫机生产,另辟蹊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经过全厂上下的齐心努力,10种工业缝纫机零件相继开发成功,产品质量和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用户要求。此后,企业又相继开发出两种型号的平缝机、吸风烫台、燃油灶具和汽油灶具等。经过3年奋斗,该厂的发展战略和产品定位已基本确定,这就是今后几年内缝纫机以GB系列和电脑绣花机为主;工业缝纫机零件以西安标缝集团和兄弟标准有限公司为配套目标,金属加工以西安大金庆安压缩机有限公司加工冷机配件为目标,以实现企业经济的腾飞。
管理松懈也是造成企业被淘汰的重要因素。这家西安市第一家破产的工业企业的领导从切肤之痛中汲取教训,明确提出“要用三资企业的管理、民营企业的理财”来管理企业。几年来,他们先后修订完善了37项管理制度,大到物资采购、财务管理,小到禁止厂内吸烟、工服着装。在执行制度中一改以往有章不循的“好人”作风,对违章违规者实行“刚性处罚”。仅去年一年,全厂就有101人次因违纪受罚。由于厂领导遵规守纪、廉政建设都是从我做起,率先垂范,尽管在管理中严格要求,仍受到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民主评议干部中对厂领导班子的满意程度逐年提高,去年厂级领导的优秀和称职率均在90%以上。
记者在该厂的三个车间采访了解到,这家企业的职工平均收入由1996年的300元增加到625元。据厂工会的同志介绍,现在厂里已如数补缴了欠缴的246万元养老统筹金和失业救济金,还清了拖欠的80万元水电费,补发了100多万元的职工工资和退休金。从今年4月份起企业甩掉了亏损大户的帽子,预计年底有望实现利润50万元。 (明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