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些商家在促销中耍花样、玩猫腻,请看——
促销手段大曝光
如今的商家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开展各种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每逢节假日,不管大小不论土洋,促销活动成了商家的杀手锏。表面看,商家促销似乎是件买卖双方皆有利的好事,但俗话说得好:“买家不如卖家精”。一些商家在促销中耍花样、玩猫腻,手法欠佳,手段颇难令人称道。其主要手段有:
——以次充好。商家促销经常用买赠这一招,“买一赠一”听上去颇有点吸引力。当您心中颇为得意,自以为捡了便宜时,没准已将过期产品带回了家。而这些即将过期和已经过期的促销品又往往以食品饮料为主,吃了对人绝对没半点好处。当然,商家一般会在这些促销品上动点手脚,用价格标签贴住生产日期或是将促销产品和正品用胶带粘在一起有意掩盖过期事实,或是利用巧舌如簧的促销小姐将消费者搅得迷迷糊糊。当您发现买了以次充好的商品去找商家理论时,促销小姐一句:“白捡的还想怎样?”便噎得人无话可说。
——大奖诱惑。可以说这一招早已不再新鲜,但商家抓住了消费者的侥幸心理屡试不爽。海报上大书特书什么特大喜讯,购物大抽奖,奖品丰富,彩电冰箱等你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之类极具煽动性的话。而实际上中奖率极低,或者干脆只听见吆喝,不见有人中奖,甚至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头奖。所谓的新马泰双飞五日游、二十九寸纯平彩电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商家鼓吹的100%中奖率倒是不假,但九成以上的顾客抽到的都是些几毛钱一根的油笔或是5ml一袋的洗头膏,甚至两粒米大不知派何用场的人造珍珠。而消费者只能怪自己运气不佳,没准转身进入别家商店,才发现自己冲着大奖购买的几百元商品要便宜好几十元。
——明降暗升。说是打折酬宾,只收成本不赚钱。实际上早就提前抬高价格,更换标签。先暗里将原来的价格抬高两三倍,再明里在抬高的价格基础上打个六七折。消费者高高兴兴掏钱以为得了实惠,岂不知商家正捂嘴偷笑。这种明降暗升的打折促销多在节日进行,特别是元旦、春节这种中国人最舍得花钱、花钱最盲目的时候,商家借着过节的热闹和拥挤,不少过时的服装高价出手。
——连环赠券。最近,商家促销中又多了一招,买一百元商品赠二十元的购物券。听上去似乎不错,白送你二十块钱岂有不要之理。可购物券到手却真正令人发愁,商家对购物券的购买范围事先已做出种种限定:化妆品、食品……反正是低于一百块钱以下的东西你都别想。二十块钱又不能白白砸在手里,只好咬咬牙再添上八九十元,随便买一件不需要的东西。然后又得到一张购物券,再添、再买、再得,如此连环直到腰包瘪下去为止。其实商家促销之初早下好了套等你上,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
商家促销本是一种促进销售、刺激消费、适当让利于消费者的现代经营手段,而实际中,一些商家却常常玩着欺骗消费者的促销把戏,置顾客的利益于不顾,置企业形象于不顾。孰不知,如今的消费者吃一堑、长一智,消费心理已日趋冷静,日渐成熟。商家促销若再不悠着点来,拿不出形式更为新颖、方式更为直接透明、手段更为科学合理的促销活动,恐怕很难赢得消费者的心,难以在春节的购物高潮中获得丰厚利润。 本报记者 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