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23日
综合新闻
02

新世纪 新观念 过年也有 新花样

蛇年的春节即将来临,这个美其名曰新世纪第一春节的节日,赋予人们更多的遐思与想象。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行业领域的人们纷纷计划在这个春节过点“瘾”、过出味,实现自己的生活目标。

赶往新加坡 旅游过大年西安南郊的赵老先生俩口,膝下一儿一女在海外留学多年,平日虽说越洋电话不断,可思子心切的老俩口还是计划着出去看看。去年3月,老俩口退了休,便张罗着赴新加坡探亲。儿女平日常打电话、发传真、寄照片回来,千叮咛万嘱咐啥也别带,赵老俩口还是买来了关中的小夹袄、陕北的大红枣、乾县的锅盔馍作为礼品,说是让儿女吃在嘴里,心系家乡。听说外国的饭不好吃,老俩口特意托人买了陕北的小米、兴平的挂面。申请、签证、买机票,累是累,可一想到儿女、孙子的面容,老俩口半夜里还爬起来将东西数了又数,看少了哪样。赵老先生幽默地说:“看子女是事实,看人家外国是啥样子才最重要,我们计划呆到天暖再回来,要是外国的环境不好,我立马向后转,绝对不受洋罪。”据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的警官介绍,今年去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旅游探亲和因私出境的人比往年增加了2成以上。

不坐热炕头 过年挣钞票

对于长安县高桥乡曹家庄的郑老大来说,蛇年的春节早就有了谱。“老婆娃娃热炕头”那是老式过年法,趁着年节挣把钱,把平常的日子过红火才是正事。元旦那几天,郑老大先来西安为自家商店进了一批货,而后在儿子那“借”了一万多元,继续他春节期间贩运洋芋种子的买卖。曹家庄紧挨渭河滩,村里三百多户,家家都有河滩地闲着,闲撂着有些可惜,于是,郑老大便点拨村民在开春之季种洋芋。这种子的好坏决定了来年的收入。颇有经济头脑的郑老大自告奋勇从陕北贩运洋芋种子,雇车运回,而后在附近村庄设点贩卖。由于郑老大心眼好、人又好,卖的种子村里人放心,所以一到春节郑老大就开始忙活了。郑老大“教育”村民们:“如今年味越来越淡,聚在家无事可干,还不如出来挣钱,这利己利民的事不干是傻子。”

戴上军功章 回家看俺娘

驻守在我国时间城的省武警某部战士于军辉,入伍4年没有回过家,没有见过娘(老父已去世)。去年,他荣立了三等功,转了士官,部队批准他可以春节回家探亲。兴奋的他一夜未睡好。行将出发时,中队有重大执勤任务,小于坚决不休假,大年三十的夜晚,他吃着战友送来的饺子,在哨位上度过了除夕夜。今年春节前夕,领导又一次给他批假,小于抽空给娘买了一身衣服,买了西安的糕点,买了一堆给娘治病的药品,计划腊月二十九回到家。小于兴奋地讲:“我没啥心愿,只想戴上军功章,回家看俺娘。”

当个钟点工 挣点上学费

来自贫困山区的西安某高校大三学生刘光召,他上学以来每年的春节全在别人家度过。由于家境贫寒,他上学的费用全靠东挪西借和助学贷款。他很要强,一到春节放假,便联系好几个家庭,做家教挣学费,利用空隙推销产品。今年,他联系了4个单亲家庭做家教。像小刘这样当钟点工的大学生为数不少。小刘向笔者说,光吃国家助学金让人害羞,想办法挣一些钱就能为国家节省一些,让父母少操些心。

商贾大老板 医院过新年

往年医院一到过年,病房里便冷冷清清,病人们想方设法出院,回家过年以图吉利。如今,医院里一到过年反倒热闹起来,商贾老板纷纷入住,查体还休闲。这一切源于舆论报道,去年6月份,笔者曾报道了某物业公司37岁的李副总因突发心肌梗塞差点要命的事件。这位李副总生活一直不规律,应酬多,休息少,结果出了问题。今年春节,李副总首先考虑的是“去医院过年,查体又休闲”。据武警医院内一科主任林芝惠副主任医师介绍:“过去我们救治过的几个老板,都已来电话要求给他们过年留床位,要住院检查、休息。”据了解,在西安的西京医院、省医院等,有一批本来没什么病却要求过年住院的特殊群体,其出发点也是休闲、查体。

(赵阳 丁侃礼)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