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毕业生供需洽谈会透出凉意
今年就业形势严峻
人们刚刚从春节的热烈气氛中平静下来,一年一度的毕业生求职择业热潮又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波澜。怀着希望,即将跨出校门的莘莘学子都期盼着2001年能谋到一份理想的职业。那么,毕业生就业前景究竟如何?记者对此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会场进行采访。
供需严重失衡
2月8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会场,该校学生处副处长刘丰义向记者介绍:此次我省参加洽谈会的本科生、专科生将达45064人,仅机械电子类就有17852人,师范类也有9529人;毕业研究生4194人,其中博士生950人,硕士生3244人。可谓人才济济。
然而在招聘现场,尽管有南京LG公司、苏州飞利浦、杭州娃哈哈、西安大唐电信等国内久负盛名的企业招纳贤才,但400多家招聘单位虚位以待的人数最多不过万人,供需矛盾由此可见。
无论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会场,或者西安交通大学,整个招聘会专业呈现集中态势,电子信息、应用工程技术、生物化工等需求较多,其他专业很多无人问津。僧多粥少,所以尽管不少毕业生精心准备,带着自荐信、个人简历、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驾驶证等表现自己多种技能的证件,仍是乘兴而来,失望而归。
孔雀依旧“乱”飞
2月11日,在西安交通大学思源中心会场,记者发现,上海、北京、江苏、天津等地单位反客为主,镇江等地代表被学生团团围住,填表的、面试的、签合同的,真正表现出一股求贤若渴的激情。与他们的热情形成对比,西北地区企业无动于衷,整个会场仅能找到西安高压开关厂、西安变压器厂、中铁一局等寥寥数家单位的招牌。
记者随后采访了一位已和江苏恒瑞医药签了合同的甘肃籍学生,他告诉记者:得知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可在陕境内先落户、后找工作的政策,他本打算在陕发展,可相关部门却说该政策还没正式实施,而西安不少单位对户口、档案关系一概不管,既然如此,不如到没有限制的地域去。
看来,体制、观念等深层原因使西部将重视人才只挂在嘴边作宣传文章,而并没有扎扎实实付之于实际,这大概才是“西部栽下梧桐树,为何难见凤凰来”的根本所在。
人才呈现高消费
由于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使得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层次逐步提高。研究生大受青睐、本科生依旧风光、专科生很少问津、中专生根本不用已成基本趋势。
在江苏恒瑞医药所招的15个专业中,全部要求本科或本科以上,硕士则给年薪四万以上、落户上海、婚后提供三室一厅住房的优厚待遇。杭州娃哈哈71个招聘名额中,硕士、博士占到40个,只有“在线维修工程师”招1名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科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向洽谈会用人单位提供的候选人,干脆全部是优秀毕业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对人才的高消费可见一斑。
用人男女有别
在一些领域,用人单位明显存在女性歧视态度。比如镇江江奎集团招经济法专业2名,注明为“男”,一位在兰州大学学习的陕西乾县女学生对此很感不平。有些单位甚至在财会、企管专业栏也打出“男士优先”的字样。
不知不觉,天上飘起了雪花。在不少人带着满面笑容纷纷离去后,几名工作没有着落的女大学生仍在会场徘徊。据悉,本次洽谈会将进行到2月25日,但愿在剩下的日子里,学生们能够把握机遇调整心态,实现自己的希望和梦想。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