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2月16日
头版
01

将扶贫帮困纳入结构调整大局

大荔农场新思路扶贫前景广阔

本报讯 陕西大荔农场把扶贫工作纳入结构调整大局,采取新思路帮扶困难职工,使贫困户由1999年的90户减少到去年底的70户,脱困率达20%以上,其中还有10户特困户农工也实现了脱困。

早在1999年底,大荔农场党政工领导就对扶贫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把扶贫工作纳入产业结构调整大局的新思路。针对近年来苹果、粮食价格下跌带来的卖果难和卖粮难,农场在调研筛选项目的基础上,引导农工种植“抗虫棉”,去年全场总种植面积达4000亩,参加种植“抗虫棉”的贫困职工20余户。为了解决困难职工缺钱少种问题,农场去年初筹集扶贫基金32万元,90户困难职工已受到接济。农场贴运输费为职工提供优质棉种籽3000多斤,优质化肥40吨,还通过举办棉花、果林技术培训班、轮流播映科技影碟和出科技服务简报等方式,在农工中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

为了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农场发动52名党政工干部和困难户职工结对子交朋友,提出为挂钩帮扶对象提供一个信息、推荐一项技术、办一件实事、组织一次销售的要求。50多岁的老农工朱团是场长傅民定交的穷朋友。在傅场长的支持下,老朱种了43亩抗虫棉花。去年6月,朱团正为无钱给棉田浇水时,傅场长及时送去800元为其解了燃眉之急。去年,这个特困户农工棉田收入4万多元,实现了当年脱困。据了解,大荔农场去年种植抗虫棉的农户中,收入5000元以上的102户,万元以上的35户。第一作业站是农场领导的扶贫点,通过推广抗虫棉种植,该站的9户困难户农工全部实现了脱困目标。

在采访中,农场工会主席李凤鸣告诉记者,“抗虫棉”也不会是“万岁产品”,他们农场已瞅准了多项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展扶贫工作目标,如特种养殖,特种种植。目前秦川牛养殖,现在最大的养殖户已养殖达31头。还有两个困难户农工,分别养猪28口和50口。(明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