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1年02月27日
综合新闻
02

关注陕西“生态”大环境之二

水土保持任重道远

既然上苍和造物主赐予了陕西特殊的地形,干旱和洪涝灾害也在陕西人的设防之中肆虐,陕西人没有理由退缩,就在各方人士致力于治理水土流失和防范灾害之际,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自然和人为复合因素下造成的水土流失的严峻形势。

陕西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7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2.3%,其中中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4.2万平方公里,沙漠化土地面积达到36.3万公顷,其中中强度以上沙漠化土地22万公顷。陕北、渭北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在黄河中游138个水土流失县中该区域就占48个。全省年输入黄河、长江的泥沙量9.2亿吨,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输入黄河的泥沙量8亿吨,占三门峡以上地区输沙量的一半;省内长江流域面积占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年输沙量却高达1.2亿吨,足占长江输沙量的12%。据了解,全陕西省70%的人、80%耕地和69个贫困县中的53个县处在水土流失区和水土流失严重区,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得当地人更加疯狂地掠夺有限资源获取生活保障,形成了恶性循环。

森林一直被称为绿色屏障,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不说现在修建的“三北”防护林,国家出台政策封山育林,就是在古代,树木也被赋予特殊使命,人们对树木宠爱有加,森林覆盖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状态。据估测,农耕前时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达到40%-50%,而我国东南部达80%-90%。现在我省的森林主要分布在秦岭、巴山、关山、黄龙山和乔山5个林区,其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78%。陕北黄土高原的森林面积只有177.38万公顷,占全省森林面积的30%,覆盖率为23.7%,且主要分布在黄龙山、乔山两个林区,其面积为96.92万公顷,占陕北黄土高原森林面积的54%。但现在的情况是,森林树种分布不合理,多数为天然次生林,林分质量差、亩均蓄积量低。森林植被稀疏且分布不均是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仅仅将水土流失归罪于自然人为复合因素有些偏颇,人为社会因素也是罪魁之一。由于水土流失区域自然环境较差,当地贫困人口多,不合理的开垦与广种薄收成为当地群众寻求吃饱肚子的“捷径”。如延安市1977年开荒60万亩,1978年开荒80万亩,1979年开荒40万亩,三年共计开荒180万亩,而这三年新修的梯田、坡田等土地面积只有12.57万亩,开荒破坏面积比新修面积大13.3倍。安康地区在1960-1962年毁林开荒200万亩,均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历史在向世人诉说着毁林开荒带来的后果。 (赵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