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弘扬奉献精神 人人奋起而行
作为一个退休专家,作为工薪族的一员,陆颂善老人为资助公司的困难户职工生活和子女上学,自愿地倾一生积蓄献出11万元现金。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侠义风骨和传统美德,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无私襟怀和高风亮节。
关于陆颂善的事迹,本报去年曾发过图片新闻与报道,但这次报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图景是,陆颂善个人的奉献和助人行为已成为西飞1.8万职工的群体行动,从而使“文澜爱心帮困资金”滚动发展到69万元之多,确实在扶贫帮困、帮助特困户职工方面发挥了它“雪中送炭”的作用。从这则报道粗线条的概括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西飞党政工领导对陆颂善这个先进典型的高度重视,看到他们从自己作起率先向典型学习的过硬作风,看到他们通过一个先进典型带动企业两万名职工精神文明建设的大手笔和大气魄。
与西飞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单位的先进典型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外香”,有的甚至是自生自灭。这其中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领导者的态度。我们且不说那些用救灾款中饱私囊的局长和贪污“希望工程”款的书记们,就是那些对先进典型漠然置之、冷眼旁观,甚至使几个绊子、放几个冷枪的领导者,就足以使身心憔悴的先进人物感到寒心,使见贤思齐者产生“思退”心理,更不用说掀起千军万马学先进的热潮了。显然,要弘扬一种高尚的精神或推广一个好的典型,必须发动广大群众参与,而要如此,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政治水平和精神状态。这,就是西飞的做法给予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