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在周至县终南镇,每到星期天早晨,十里八乡的村民就会聆听到一声熟悉的问候“乡亲们,你们好,‘生活之友’现在为您广播”,然后是教育子女、尊婆爱媳、家庭婚姻、法制教育、科技信息等丰富多彩的广播内容。乡民们都说,这是退休老教师——
张秉祥和他的生活之友
1993年,退休在家14年之久的张秉祥为了发挥余热,造福乡里,决心义务办广播为大伙提供服务,在老伴和孩子们及村干部的支持下,农历正月初八,他的第一期“生活之友”广播正式开播。此后8年,剪报、编稿、播音,几乎成了他老年生活的全部。每逢星期天,节假日和农忙时节,乡民们也都是在他一小时的广播声中开始一天的生活的。
戒赌十劝歌
看到当时村里一些青年不务正业、整天迷恋麻将场的不良风气,在首次广播开播前,张秉祥熬了三个夜晚编写了《戒赌十劝歌》,歌曰:“一劝后生莫赌博,赌博场上是非多,宜将醒眼看醉人,哪个赌汉有好结果;二劝后生莫赌博,赌博上瘾身难脱……”歌编好后,他又从报上剪了几个赌徒输钱后铤而走险、扒窃杀人的案例。每天两次进行宣讲,不到半个月即有了效果。
二组青年王勃的媳妇逢人便说:张大伯真有本事,戒赌十劝歌治好了我家王勃耍钱的毛病,不去搓麻将了,人也变得勤快多了。被群众称为“赌棍”的张权权听了戒赌十劝歌后,跑到张老师家激动地说:张伯,娃听你的话,今后再不干想横财的事了。青年们认识到赌博的危害性,不良村风自然改观。
亲恩勿忘
当今社会,一些青年人对父母不孝顺,为财产争争抢抢,一提赡养父母就推推让让,针对这种状况,张秉祥编写了尊老敬老快板《亲恩勿忘》:“奉劝后生多行孝,父母恩情表一表。十月怀胎娘遭难,一朝分娩把儿产。娘坐月子罪受满,好似犯人出牢监……”为赶编这个快板,张秉祥夜里受凉发起高烧,可他第二天仍带病去广播室播音。
《亲恩勿忘》经广播宣传,正气立即得到弘扬。一些青年弟兄分家,首先争着要赡养老人,使在场说话的人深受感动。三组青年张民宗过去嫌母亲爱唠叨,听了《亲恩勿忘》后,也大变样了,逢外村有集会唱戏,他骑摩托车驮着他妈去看戏,群众看了都说:“你瞧,民宗过去出门驮媳妇,如今也驮他妈了,这娃真是变孝顺了。”
孝顺媳妇
近年来,一些年轻媳妇对公婆不孝顺,经常出现婆媳打架斗嘴的事。张秉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向村上建议开展评选“好家庭”、“好媳妇”活动。为配合评选,他翻阅报刊,寻找有关好媳妇的典型报道,又采撷当地孝顺媳妇的真人真事,编成稿子,大力宣传。
张秉祥所在的竹园头村姑娘朱新绸出嫁后,孝敬婆婆,勤快贤惠,是出了名的好媳妇,公公赵福星很受感动,亲自到张秉祥家致谢。张老师又把朱新绸善待公婆的事编成稿子,通过现身说法,使周围2万群众大受感染。孝敬老人的事在当地蔚然成风,就连过去经常跟婆婆吵架的年轻媳妇张小红,经过说教,1998年春节也光荣戴上了“好媳妇”的大红花。
八年来,张秉祥播出稿件近万条100多万字,固定听众遍及终南、尚村、集贤、九峰等乡镇,光剪的报刊文章就贴了满满58个大册子,但他从没得过一分钱的报酬。有人曾问今年已77岁的张秉祥这么忙活图了个啥,他说:“为大伙干些实事,心里实在”。
本报记者 刘公望 通讯员 孙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