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禁令之下小造纸厂仍在排污
户县甘峪河畔村民饮水堪忧
本报讯 去年12月31日是国家实施环保零点行动的最后期限。然而,时间已过去两个多月,记者在户县甘峪河看到,禁令之下,仍有两家小造纸厂在向河里排放污水。长期排放污水,不但使甘峪河变成一条臭水河,而且使沿河村庄村民的饮用水源遭到破坏,一万余名村民日常饮水已成为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向甘峪河排放污水的是祖庵镇上的两家小造纸厂,两家小造纸厂属于年产5000吨以下需要关闭的造纸厂,但不知何原因,不但没有关闭,反而生产任务比以前更多了。附近6个村庄的村民在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与造纸厂协商解决排污问题无果的情况下投书本报,并向西安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写了情况反映联名信。
3月20日中午,记者赶往甘峪河采访,远远地就闻到河水发出的臭味,走近一看,河道里流淌着黑褐色的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团团白色泡沫。村民诉苦,现在还好点,一到夏天,河水蒸发,几里外都能闻见刺鼻的恶臭味,加之臭水滋生蚊蝇,扰得村民不得安宁。
村民介绍,自从有了造纸厂近十年来,以前清凌凌的河水就变成了黄褐色,河水被污染了还不算,长期的排污,已使地下水源遭到污染,沿河的祖庵、北寺、甘水坊、丁村等6个村庄的饮用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在甘水坊村,在一家离河仅20多米的农户家,从井里压出来的水看上去很清,但明显有一股异味,水浇开后,水面就漂起一层白色的泡沫,已不能饮用。
在祖庵镇政府,主管工业的镇工业办主任李普选对污染问题解释道:“国家的大政方针我们都知道,但镇上工业基础薄,镇财政收入几乎没有来源,造纸厂是不错的企业。对污染问题,县上、镇上都很重视,还在想办法解决治污问题。”他说,目前,造纸厂在镇领导的督促下,在河里正砌一条水泥排污渠。村民对此的看法是“治标不治本”,污水不会因水泥渠的存在而不蒸发、渗透,更何况,污水最终还要流向涝河。
据了解,两家造纸厂每年向镇财政上交大约5—6万元,近几年省内新闻媒体曾对甘峪河的污染问题也进行过曝光,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当村民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后,多次上访,仍遭到了冷遇甚至其他一些不愉快的事。山川秀美工程在户县多年受阻的事的确令人深思。 本报记者 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