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情寄防雹营
花季如金。
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最美好的年龄莫过于花季了。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每一个有条件的女孩都尽量让这短暂的时间过得光彩照人。
然而,陇县女子防雹高炮营的姑娘们,却用她们特有的方式走过了一段比金子还要闪亮的花季。
陇县位于陕西西部,复杂的地理地貌使这里成为有名的多雹区。
为了与“天公”斗争,60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左右的花季姑娘,一年当中至少有6个月时间要分别生活在条件艰苦的高山上。她们选择如此方式走过花季,是因为她们相信自己有能力与冰雹对抗。
方圆几十里没有人烟。一门防雹高炮、一口铁锅、两间简陋的土房和几块床板,加上寂寞,就是一个防雹点的全部家当。
防雹阵地上的生活很艰苦。吃水要从几里远的深山沟去挑,粮食要从家里背,做饭的柴禾要到十多里外的山林捡拾。然而这一切的艰辛,都被勤学苦练后,熟练掌握了高炮操作技能的喜悦冲散。
陇县有一句谚语:“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区变化无常的气候导致了冰雹灾害极大的突发性。
一天,一片强劲的雹雨云团直扑陇县上空。不到半小时,大雨倾盆而至,听到开始作业的命令,姑娘们冲向各自的炮位,整整作业4个多小时,避免了一场可怕的冰雹灾害,保住了无数的庄稼。三里营村的村长赵王生赶到炮点,看到被雨水浇透的姑娘们,含着热泪转身下了山,回家让老婆烧了一锅姜汤,煮了10个鸡蛋送到了炮点。
胡小莉的父亲在县城给她找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多次叫她下山,她却说:“我是全村人掏钱来防雹的,随随便便走了咋行。”曹家湾炮点班长曹粉艳,在防雹营一干就是5年,未婚夫多次催她结婚,她却说:“班长没有合适人选,走了放心不下。”因此她将婚期一拖再拖,直到培养出接班人,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战友。
20多年来,防雹营先后有700多名女青年为了防雹事业,推迟了婚期,32人光荣入党,57人被聘为合同制干部。
2001年三八妇女节,宝鸡市妇联发出全市人民向陇县民兵女子防雹营学习的号召。同时,这支由花季姑娘组织的队伍被省上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本报记者 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