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小康明珠映巴山
记省级小康村宁强县东皇沟乡堰坎村党支部
堰坎村地处汉江源头的秦巴山区。改革开放前,曾是一个闻名的贫困村。“山高坡又陡,一亩庄稼收半斗,有女不嫁头皇沟”的顺口溜是该村的真实写照。全村住的都是草房,吃粮几乎靠返销,用钱靠救济。
改革开放后,堰坎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向贫穷宣战、向深山要宝。他们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进山开矿。没有开矿机械设备,就用铁锤、钢钎,没有照明用电,矿井下就用煤油灯照明;没有矿山公路和运输工具,他们就用肩扛背驭地建起了铅锌矿石企业。当年就收入16万元。堰坎人硬是用自己的意志和辛劳让石头变成了金子。随着企业的壮大与发展,村党支部提出了“抓企业、舞龙头、促发展、奔小康”的奋斗目标。党支部书记郑永生这个自学成才的山里汉子具备极强的市场意识和经济意识。他在乡党委和村两委会一班人的支持下,改建了一个年产12000吨的多元复混配生产线,不仅取得好效益,更重要的是为宁强农业增产作出了贡献。
为了提高堰坎群众的生活质量,建设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山村,党支部投资12万元修通了5公里乡村和矿山公路,结束了人背畜驭的历史;目前全村拥有汽车21辆、摩托车30余辆;投资15万元,架通了高低压输电线路10公里。实现了家家通电,让山乡人民见到了光明;投入12万元购回了130台电视机分发给村民,同时还修建了两座卫星地面接收站,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投资38万元,用于中心小学和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使全村适龄儿童100%的入学。医疗条件的改善,解决了村民求医问药的困难,同时还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修复水毁河堤3000米,新修梯田180亩,改土300亩、新建苹果梨园300亩;并且投资110万元,在河滩上修建起1500平米工贸小区,为方便群众农副产品交易提供了良好场地。还投巨资解决了吃水和安居工程,大部分村民建起了二层楼,人均居住面积超过30平米。
记者了解到,堰坎人在党支部书记郑永生、村主任赵开银、副书记王谋学的带领下,在全村人的奋力拼搏下,全村总产值达1700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38万元,全村固定资产达350万元,人均收入超2100元。堰坎村这些成绩的取得,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和各级政府的表彰。分别被县、市授予“小康示范村”、“文明村”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被省民政厅授予“村民自治模范村”,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小康村”、“省级文明示范村”和“小康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郑永生还被选为汉中市人大代表。
在2001年,堰坎村两委会决心乘西部大开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00万元,集体积累达1000万元,人均收入达2300元。要让秦巴山区这颗璀璨的明星映亮新世纪。
(张民翔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