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个只有500余名职工的水泥厂,在账上资金仅剩几百元的困境下,依靠职工进行技改和改制,使企业焕发出生机。厂长感慨地说——
中小企业改制离不开工会
中小企业改制要不要工会组织,目前在个别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里还很模糊。三原秦威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忠杰却认为:中小企业改制离不开工会,工会在企业改制中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作用是其它部门不能代替的。
秦威公司原名三原县水泥一厂,是个产10万吨的小型水泥生产厂家,于去年进行技术改造并成功完成企业改制,一举成为年产20万吨的赢利企业。在一年时间内,企业从被关闭停产的边缘走向生机,靠的是什么?记者在采访朱忠杰总经理时他说了一句很结实的话“靠的是广大职工”。
去年1月,朱忠杰来到水泥一厂时,账上的流动资金只有几百元,还拖欠着职工数月工资。企业产品积压,职工人心涣散,工会组织名存实亡。而摆在企业面前的要事——是要进行改制。改制没有职工的支持无从谈起,首先得通过工会组织将职工参与企业改革和生产的热情调动起来,没有一个过硬工会组织是不行的。面对此情况,该厂按照《工会法》,通过职工推选的办法,推选出工会正副主席,并配齐工作人员,使工会工作首先正常有效地运转起来。“工会工作正常了,职工的凝聚力就能显现出来”。水泥一厂远离县城,青工占比例大,业余生活单调,在党政的支持下,厂工会先后建起了职工业余读书室、乒乓球馆、台球室等,让职工在业余生活丰富的同时对企业也产生了一种“恋家”的感觉,打牌、吵架的人少了,学习敬业的人多了。
去年上半年,正是西部大开发大建基础设施的开始年,水泥市场旺中有升,但因水泥一厂的成品安定期过长,造成产品积压,眼睁睁地看着黄金市场要丢失。在工会的倡导下,该厂在全体职工中开展质量大整顿活动。从原料车间到产品包装的全过程,厂长和职工一起参与整顿,调整原料配比方案,科学改进操作方法。通过活动,不但使产品下线包装既实现安定,而且使水泥合格率稳定在100%。
完成10吨立窑技改项目是水泥一厂改制前的一项大事。当时没有得到银行一分钱的贷款,近千万元的技改资金从何而来,又是工会问计于职工,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一方面工厂通过减少库存,加快周转,挤出150余万元;另一方面通过工会发动职工进行改制募股,自筹资金70余万元。再通过社会融资200余万元,基本筹集到400余万元的技改资金。项目从去年7月份开工,参加技改的职工不分昼夜赶工期,仅用了6个多月就正式点火投产。在工程最忙的时候,许多职工忙于工程顾不上回家。谁家老人病了,工会干部就出现在病床前,嘘寒问暖,谁家有困难,又是工会干部把救济款送到他们的手中。仅去年他们就向12名困难职工发放补助金3000余元。工会关心职工,职工便以智慧和出力流汗回报企业,才使技改工程以惊人的速度完成。
企业在按照《公司法》和省上“两个决定”进行改制时,该厂成立了改制办公室,工会直接参与改制。从改制预案起草,到每步措施实施,工会一直是监督员,并通过工会将改制的打算和目标等告诉职工,广泛征求职工意见,达到释疑解惑、调动职工拥护改制的目的。在推选董事长及董事会成员时,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实行全员公开投票推选的方法,推选出企业新的领导班子。企业改制如期挂牌,因工会细致入微的工作,改制中没有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
改制后的秦威公司提出“养息固本,图谋发展”的思路,今年力争完成20万吨的生产任务,实现利税400万元,职工收入较上年提高10%,股份分红达到15%以上。
本报记者 阎冬